炎炎夏日,走进赤松镇下新屋村,几里开外,就能闻到无花果淡淡的清香。只见一畦一畦的果树整齐排列,在碧青的比巴掌还大的叶子的衬托下,紫红色的无花果挂满枝头,令人垂涎。
据了解,下新屋村村民一直都有种植无花果的传统,无花果病虫害较少,易于管理,产量也比较高。近年来,赤松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种植各类特色水果。目前下新屋村已有80%的农户种上了无花果,种植面积300多亩,年产值可达600多万元。周边的桥头、东藕塘、雅芳埠等行政村在该村的带动下,也纷纷种起了无花果。
目前无花果已到了盛果期,每天下午3时以后都要采摘。一棵种植三年的无花果树,从7月初开始产果到11月谢果,大约可产25公斤果子,按目前收购价每公斤12元算,一棵树至少可以产生300元的经济效益。才上市时,零售价甚至可以卖到每公斤六七十元。
据悉,该村种植的无花果品种是从杭州农科院引进的,果大、产果时间长、卖相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7月10日开摘以来,杭州、宁波、温州等外地客商不断,果不出村就已收购一空。
从20多年前个别村民的小打小闹,到如今300多亩的种植规模,600多万元的年产值,下新屋村种植无花果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下步,全村将按照‘农户+协会+基地+企业’模式,尽快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扩大种植规模,解决储存运输,做好设计包装,打响特色品牌,使无花果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果”、“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