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绚丽蓝图,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村干部提出更高要求。高素质的“三农”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托。
那么,如何培育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进而打造一支农民党员主力军,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三农”发展?昨天,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刘冲、婺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柯建洲、金华开发区苏孟乡党委书记葛光庆、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苏雄伟、金东区曹宅镇杜宅村党支部书记杜跃春应邀做客本报新闻演播室,就如何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与广大网友探讨交流。
记者 张华钢 楼 盼
“领头雁”工程顺利推进
主持人:“领头雁”工程是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如何推进?
刘冲:农村“领头雁”队伍建设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依靠谁来实施?关键要看有没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特别是要有一支优秀的“领头雁”队伍。金华对“领头雁”队伍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很早之前我们就围绕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制定了村干部的创业承诺、辞职承诺、竞职承诺等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我们也推出一系列硬举措,比如开展基层党组织五星争创,实施村干部季度考核,选树百姓喜爱的好支书,推选省千名好支书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培养一支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去年村社换届中,我们从严把关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资格,把 “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12字作为重要的选拔标准,引导大家把农村优秀人才推选到村社党组织书记队伍中来。同时,我们还开展“不守规矩”村干部专项整治,出台《村干部整治管理办法》,给不守规矩的村干部安上“紧箍咒”。从“入口”到“出口”,我们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管理培养模式,有力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战斗力。
主持人: 除了积极打造村党组织团队,如何组建村两委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苏雄伟:一要把好村干部的进口关,从源头上打牢基层组织人才基础。2017年换届选举后,村两委中大专以上人员比例提高了11.3%,289名90后有为青年和46名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把好选拔关。换届选举时把“五不能”和“六不宜”的人挡在门外,好中选优、优中选长,把有文化、年轻有为、素质高的年轻人充实到班子里来。三是做好村班子的培养关。去年12月,组织市首届领军人才、村委会主任培训班,90多人参加,效果比较好。四是把好村班子监督关。切实架起村干部违法违纪“高压线”,办事明明白白、干事清清楚楚。
稳步建立人才梯队
主持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基本由党员组成,从苏孟乡来讲,发展党员有何门槛与标准?
葛光庆:苏孟乡近几年发展党员主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注重向35岁以下青年倾斜,向退伍返乡军人、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和农村女青年倾斜,向攻坚一线、党员数量少、党组织涣散和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村倾斜,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针对性。第二,严把三大关。入口关,对申请人至少观察一年以上;发展关,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思想关,发展党员注重实际工作中的检验。对不合格党员亮红灯、发警告,处置了一部分不合格党员。
主持人:如何吸收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
刘冲:优秀人才能够回农村,对乡村振兴非常有利。金华有4461个村,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一些山区村党员干部老龄化,农村后备人才相对不足。2015年,我们开始实施红领新青年培养工程,发源于武义,现在全市面上推广,重点从回乡创业青年、毕业返乡大学生、农业领头人、退伍军人等对象中择优筛选。我们通过脱产培训、跟班锻炼、压担培养等方式,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服务群众、处理村务工作的能力。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市县两级还积极统筹各种资源和力量为其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真正让农村优秀青年回得来、留得住、有所为。目前,全市培养了9400多名红领新青年。去年换届中,有289名90后红领新青年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还有2263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4700余人成为当地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当地发展的主力军。
主持人:为充分发挥优秀党支部群体效应,金东区如何推行区域党委工作?
杜跃春:从金东区曹宅镇来看,2014年根据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收入共商、蓝图共建、发展共促的原则,合理划分区块,成立12个区域党委。我所在的杜宅区域党委有6个村、242名党员、5000多人口。通过近4年的工作,杜宅区域党委解决了多年的矛盾纠纷,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加大了区域之间结对帮扶、共助共扶,实现了优势互补、产业提升。
主持人:区域党委这一做法是否在全市推广?
刘冲:金东区探索区域党委做法走在全市前列。区域党委应该是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它打破组织设置的壁垒,以“地缘、业缘、人缘”等为纽带,是一种功能型党组织。从起步阶段看,区域党委更多承担的是社会治理的职能,比如区域内矛盾纠纷的调解、民生事项的统一代办等。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区域党委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外延,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党建+”产业发展成为区域党委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向。目前,全市已建立192个区域党委。在农村基础上,去年重点向城市突破,以城市为重点探索街道大工委的做法。
主持人:基层党组织成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是否可以丰富“两学一做”的上课内容加以弥补?
柯建洲:对此我们抓两个方面。一是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将学习教育、民主意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纳入议程,确保主题党日活动落地生根见实效。2015年开始,婺城区坚持每个月15日参加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等。二是根据群众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八婺讲习所,打造学习大本营,内容上主要采取“1+A”模式。“1”为政治必讲课,“A”主要是知识、技能宣讲课,包括农村比较关注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民增收致富、农村迫切需要的法律法规、矛盾纠纷调处等。通过老党员讲给新党员听,老工人讲给新工人听,让讲和学能够公平公正、知与行相辅相成。
“领头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主持人:“领头雁”怎样将致富的本领传授给村民?
柯建洲:以竹马乡为例,通过党建+农业,成立花卉协会,把支部建在协会,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会员帮扶,实现竹马乡花卉产业发展进入快速阶段。近年来,我们探索党建+生态,通过强化组织引导、人才支撑,服务保障,着力打造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农村富裕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塔石乡村民光卖麻糍一天就有千元收入。我们探索党建+开发模式,通过党委搭台、聚拢资源,支部带头抓服务,党员示范抓实业,强村带着弱村干,先进村带着后进村干,成效显著。
主持人:各地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的探索多、成果多,苏孟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葛光庆:苏孟乡今年大调研的主要课题是发展农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苏孟乡有两大优势,一是近城,二是有山水。苏孟乡坚持以“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全力打造金华城市后花园。苏孟乡的二环以北区域已经城市化,有湖海塘公园、市体育中心、高档小区。二环以南坚持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铺路工作,进一步整合生态区位优势,综合环境治理,生态廊道建设。山下村积极推出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搞民宿,引进水乡休闲一条街垂钓基地、房车绿林等项目。
主持人:曹宅镇杜宅村近年来旧房改造搞得不错,具体有哪些好做法?
杜跃春:杜宅村借助镇工业园区开发,推进旧村改造和村镇建设。从2009年实施民房改造以来,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拆除665户旧房,面积1.8万平方米。旧村改造人多地少,无法满足建房需要。村党支部按照先群众后党员干部的顺序将建房名额让给普通群众,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安置造成的群众信访事件。整个拆迁统一设计、建设,由农户自行管理。通过旧村改造拆除危旧房,我们兴建了综合市场、办公楼、公寓,每年收取超市、菜场等各类租金80多万元。通过盘活闲置用地出租,发展生态农业,一次性收取租金300万元,为发展提供强大后劲。利用工业园区优势,充分结合村庄发展规划,用好村里盘活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规划进一步盘活2000多亩农村闲置用地,统一规划开发。
凝聚力服务力再提升
主持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战斗力,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柯建洲:近年来,婺城区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在山区乡镇持续推行以代购、代办、代领、代卖为主要内容的四项代理制度。强化队伍上,解决抓班子带队伍问题。一方面,去年在村和社区组织换届全面完成后,在全省首推“8+X”村、社区干部管理法,要求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拿出实打实硬招。另一方面,针对部分老弱后进基层党组织,加大帮扶力度,其中软弱后进村由区领导包干,在这些村选派19名优秀机关干部任第一书记,全面提升村两委战斗力。
主持人: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应该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葛光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我们一直抓的工作。比如征迁工作,把党员干部全部纳入攻坚小组,每个党员带领1~10户,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每个村的书记、主任包括两委干部、优秀党员,努力做到令行禁止,当自己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以集体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现在苏孟乡各项征地工作包括重点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是业务多面手,随叫随到。
主持人:我市下步如何更好地推进“领头雁”工程,促进乡村振兴?
刘冲:“领头雁”工程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引、育、派”三篇文章。“引”,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进一步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广泛排查优秀人才信息,通过跨村任职、上门请贤等办法,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去年换届,全市共引回427名在外乡贤担任村两委干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育”,打造“治村导师联盟”,从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当中择优筛选一批农村党组织书记,成立治村导师联盟,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巡回演讲、结对帮带、难题会诊等方式,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派”,实施“指导员下派”工程,针对一些后进村、薄弱村,我们将继续深化选派“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做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