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浙中资讯 >> 详细

“八婺讲习所”为茶花产业转型发展支招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4/24  

    4月20日上午,金华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文化礼堂里人头攒动,不时传出掌声。“八婺讲习所”第一课《“党建+”特色产业 走出乡村致富路》在这里开讲,台下的村民与台上嘉宾你问我答、精彩互动,共话乡村振兴。同一天,金华市百余所“八婺讲习所”集中开讲,讲习员说的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让听者受益匪浅。

    为茶花产业转型发展支招

    在金华下张家村文化礼堂里,数百名茶花种植户就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座位上,他们心中有不少困惑等待专家解答。

    金华竹马因花而名,百姓因花而富,是“中国茶花之乡”。竹马的茶花产业是1998年从下张家村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村党支部书记钱瑞华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先行先试、先学先干,培育了一批有闯劲的种植大户。竹马乡因势利导,确定将茶花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2003年,竹马乡成立茶花协会,并把党支部建在协会上,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会员帮扶等一系列举措,为全乡花农、苗农提供引种、种植、管理、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如今金华竹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花,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村庄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讲习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吴远龙说,下张家村通过“党建+产业”实现富村强民的生动实践表明,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完全可以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办好。他送给下张家村民四句话:走在前列树标杆,干在实处创新业,凝心聚力谋新篇,勤学苦修强内功。

    “我能感受到花农们对茶花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竹马乡党委书记姜建军说,当前竹马乡的茶花产业还存在资源要素紧缺、产品结构单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种植户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破解之道,特别期待前来讲习的专家给出答案。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农村发展的共性问题。”讲习员、市农办副主任郑俊杰认为,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盘活闲置土地。同时,还可以采用“飞地”模式,将现有场地作为展示窗口,在土地价格低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针对品种单一的问题,首先乡、村和职能部门之间应双向互动,乡、村主动找职能部门支招,职能部门主动下基层指导;其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协会外部和内部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培育新品种;三是要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步子,推动茶花产业转型升级。针对人员素质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以前倡导“老带新”,现在要倡导“新带老”,给种植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说得太对了,要学会运用‘互联网+’的营销理念。”下张家村民小钱以自身经历为例说,他以前在单位上班,后来家里的茶花卖不掉,就干脆辞职当起花木经纪人,将茶花放到网上卖,现在每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各位叔伯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

    在讲习员、婺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柯建洲看来,农村要发展,关键在人,乡村要振兴,关键在支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要聚焦“跟党一起创业”这个主题,着眼提升组织力,聚力打造党建强村共同体、党群共富联合体,以党建力量推动发展提速;坚持“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着眼提升组织力,推动党建圈、经济圈、服务圈“三圈融合”。要全面启动村级“红色接力棒”工程,遴选一批思想素质高、热爱农村工作的“乡村红领新青年”加以培养。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