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林学会公布了第十八届“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的获奖成果名单,金华市九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仅次于丽水市,以第二名的成绩走在全省前列。
其中,金华兰溪市苗圃参加的《木荷珍贵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技术》等2项成果获一等奖,金华东阳市香榧研究所主持的《香榧良种繁育及优质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2项成果获二等奖,金华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的《强吸附细颗粒物(PM2.5)的城市绿化树种筛选》等5项成果获三等奖。
据悉,本届“浙江省科技兴林奖”共有57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1项。金华共有9个项目获奖,自2014年来市林业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今年是拿奖最多的一年。
近年来,金华市林业系统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金华分院正式挂牌成立,并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和《院企合作协议》。依托省林科院金华分院这一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聘任1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林业干部为特聘专家,增补省林学会会员158名。林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林业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金华市各地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建立新型林技推广网络,打通林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金华已聘首席林技推广专家128名、责任林技员和推广能手603名、省级林业乡土专家4名,架起了专家与农民之间“一对一”服务桥梁。
近三年,金华市以全省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共举办“一亩山万元钱”实用技术培训68期,培训林技员和农民5000余人次,切实发挥新技术在兴林富民中的作用。市重点支持金华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等种业创新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其自主选育的4个杜鹃花品种2万粒种子随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开启杜鹃花太空辐射育种新时代,金华市永根杜鹃花种质资源库已被授予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
金华市拥有林地1094万亩,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1.01%,丰富而优质的森林资源孕育着巨大的致富潜力。其中,磐安、武义等山区县50%以上的林农增收来自林业,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近年来,市林业部门秉持“科技兴林、绿色富民”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一亩山万元钱”行动,持续加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力度,驱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乘数效应,培育做强生态复合高效林业,延伸林业产业链,助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自2015年以来,金华市累计推广经济林山稻间作、林下套种中药材、铁皮石斛仿生种植等“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模式2.6万亩,实现总产值3.0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成倍释放“森林空间红利”,实现每年亩均增产1.18万元,走出了一条林业科技助推“青山”变“金山”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竹产业和木本油料产业是金华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市林业部门围绕“服务主导产业、生产实践、林农增收”的“三服务”,总结推广林下三叶青复合经营、经济林山稻间作、毛竹覆盖以及林下套种药材、竹荪等十大创新模式,让林技推广更接地气。一方面服务主导产业发展,套餐式助推集约经营,另一方面服务基层生产实践,菜单式规避同质竞争,让科技驱动发挥出乘数效应,推动林业经营从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
此外,采用订单式实现靶向脱贫。林业产业门槛低,很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经营。近三年,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已为300余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通过香榧高效栽种、林下发展中药材及竹林覆盖等技术和项目扶持,实现了林地亩产1万元以上甚至2万~3万元,实现了贫困户“上山就业、门口脱贫”的愿望。
据了解,预计到2022年,金华市将力争发展“一亩山万元钱”示范推广基地21.2万亩,建立“一亩山万元钱”科技人员挂钩帮扶机制,建成“一亩山万元钱”富民典型20个,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
科技创新强化林业发展引擎
“一亩山万元钱”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