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五年行动计划
(2018年—2022年)
做大做强“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是新时代林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行动,是走绿色高质发展之路的浙江样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举措。2015年,我省启动实施“一亩山万元钱”林技推广三年行动计划,三年里,全省累计推广“一亩山万元钱”十大创新模式66.5万亩,实现总产值78.6亿元,增收36.1亿元,较好地实现了亩产一万元以上高至2万元、5万元的目标。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深做大做强“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山理论”为指导,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立足我省山区资源,坚持绿色、生态、高质林业发展方向,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三产”融合,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深化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百万亩”基地,创“百亿元”产值,努力把“盆景”变为“钱景”和“风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全省累计发展“一亩山万元钱”示范推广基地500万亩(附表1),其中新建200万亩,巩固深化300万亩以上,建立“一亩山万元钱”科技人员结对帮扶机制,建成富民典型500个,实现综合产值500亿元以上。
——2018年,建设示范基地80万亩,其中,新建30万亩,巩固深化5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80亿元。
——2019年,建设示范基地90万亩,其中,新建30万亩,巩固深化6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90亿元。
——2020年,建设示范基地100万亩,其中,新建40万亩,巩固深化6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100亿元。
——2021年,建设示范基地110万亩,其中,新建40万亩,巩固深化7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110亿元。
——2022年,建设示范基地120万亩,其中,新建50万亩,巩固深化7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超120亿元。
三、行动举措
1.建立“一亩山万元钱”科技人员结对帮扶机制
各地要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总体思路,主动对接、加强联络,根据“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类型,制定省级指导专家、县级首席专家和乡镇责任林技员联系制度,建立三级联动的科技专家支撑体系,组建“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模式技术推广指导专家团队(附表2),充分发挥林技推广专家在“一亩山万元钱”深化行动中的作用,使“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成为高效生态林业的示范区和生产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金钥匙”。
2.加快构建“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推广体系
各地要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精干高效” 和“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要求,织好“三张网”。通过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派遣林业科技特派员、组建林技乡土专家等形式,架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织好推广队伍网;利用林业科技周、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咨询及基层林技推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林技通”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林技推广与管理手段,为林农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林技推广服务,织好技术服务网;以现代林业示范园区、专业示范村、示范户为载体,树立一批高效集约的示范典型,建立不同模式的科技示范基地,切实提高“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的成效和影响力,织好科技示范网。
3.加大“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创新推广力度
要持续深化和拓展“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以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一亩山万元钱”的模式和内容;要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基层林业科技人员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及时发现基层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并进行深度挖掘和认真总结,形成更多的“绿色、生态、高效”的科技富民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当地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一亩山万元钱”发展目标和规模,科学选择适合当地的具体模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广。
4.不断放大“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富民效应
要大力实施标准品牌战略,健全林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开展区域品牌和森林食品品牌打造,建立质量追溯、企业诚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林产品安全监管模式;要创新林业“三产”融合机制,按照“壮大一产、发展二产、培育三产”的思路,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业态,形成主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要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林木股份制、林地股份制和家庭林场三种新型经营体系,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确立 “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的推广规模、方向和重点,把深化行动列入林业发展、精准帮扶和乡村振兴等规划,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农民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林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政策支持
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贷款贴息、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制度、林业金融定向激励机制和风险缓释机制等改革红利,大力推行林木、林地和家庭林场三种股份合作制模式,总结借鉴毛竹经营权流转的“安吉模式”、油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常山模式”,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投入,与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林业经营合作体系,推动一产提质增效、二产创新升级、三产引领壮大,加快推进县域“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发展的集聚区建设。
3.加强考核激励
“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推广成效已纳入森林浙江建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考核责任,确保工作任务完成。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一亩山万元钱”深化行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在评先、职称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出台激励政策,激发一线、基层林技人员开展成果推广转化的积极性。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现代林业建设,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4.加强技术培训
各地要根据实际,及时发现好经验、好模式,并进行认真总结;要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营科技组织和科技示范户的典型引领作用,提高公众对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认知度;要加强新模式、新技术的培训示范,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操作规程,编印技术手册,举办技术讲座,以典型示范带动,户帮户,村带村,真正让生产经营业主和农户看得懂、学得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