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展会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推动一座城的崛起,从而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在第15届中国(金华)花卉苗木交易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选取几个从业者,听听他们与展会与产业的故事。他们中有的是接过父辈交接棒从事花卉苗木种植业的“苗二代”,有的是苗木经纪人,有的是科技工作者,也有因这个产业从外地来金东创业的“新金东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展会推动了产业发展,是花卉苗木这一美丽经济,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许宗有:打造美仑美奂的“天堂安”
近几年,苗木市场不景气似乎成了众多苗农的共识,但是市场向来不乏逆势而上者,澧浦镇口溪坑村苗农许宗有就是其中一位。在苗木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他对土地的热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苗农对行业的热爱。
许宗有对苗木的认知源于他的父亲。从他懂事开始,就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琢磨种植乔木的技术。“当时我家在村上种了几十亩的桂花、香樟,主要销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算是金东最早靠种苗木起家的。”许宗有说,如今,他45岁,却有30多年的种苗史。
许宗有种树,并不靠长篇累牍的理论技术,更多的是实战经验的积累。2005年,许宗有出资成立了金东区宗有苗木场,从零开始创业。他先后在孝顺、鞋塘、澧浦等地,租用了500亩土地种植鸡爪槭、女贞、大香樟等多个树种。“从湖南、广西等地用几毛钱买来的小树苗,经过一两年培养后,就能卖好几块钱;还有通过种子培育,从小苗开始,栽培三四年后,成为工程用苗。卖苗也得看市场,哪个品种热销就种哪个品种。”许宗有自己有一本“苗木经”,在苗木行情下行的情况下,他的苗木依然远销多地,一年能赚数百万元。
种苗木,病虫害防治是绕不过的坎,所以种苗人一定要掌握这一技能。2012年,曹宅大佛寺里一棵145岁的银杏树“生病”了,许宗有二话没说马上就赶去了,他瞅了瞅,发现银杏树树根烂了,马上医治还有希望。于是,一场拯救大树的“手术”迅速展开,换土、输液、剪枝,银杏树的情况渐渐好转。就这样,许宗有“树郎中”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满山松树苍劲挺拔,在冬日的寒风中,依旧生机勃勃,山间点缀着或红或黄的乔灌木,这样的美景不在别处,就在澧浦东南方向一个叫“天堂安”的地方。这片2000多亩山地的主人正是许宗有。6年前,许宗有租下了这片山地,在山上种下了罗汉松、茶梅、茶花等1万多株树苗。“现在不都说农旅融合吗,我也想趁着这东风改变一下单一的种植模式。”许宗有笑着说,现在“天堂安”的总体规划还在设计中,未来将会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郑挺杨:选育珍稀树种的“科研农民”
眼下虽然已是冬季,但在金华绿源珍稀树种研究所基地里,苗木依旧五彩斑斓,走进基地犹如走进大公园。踮着脚,随手整形修枝,盯着看半天,头发上还沾了几丝杂草。这个经常穿梭在苗圃里的科研工作者,是金华绿源珍稀树种研究所的郑挺杨,科研所是他的第二个“家”。12月,正值苗交会筹备期,郑挺杨和他的团队忙得不可开交。他指着几棵自己和团队用了多年研究出来的乐昌含笑,眉梢眼角不经意间露出丝丝喜悦。这些乐昌含笑高达十几米,胸径大约在30厘米左右,且树冠呈宝塔形,一字摆开,十分壮观。他告诉记者,像这些高价值的精品树,届时都会出现在苗交会的现场。
郑挺杨今年60岁,从事苗木行业近30年。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从事景观园林绿化新优树种的选育、引种、扩繁推广以及珍贵与常规绿化苗木的种植和销售,从最开始的木兰科,到后来的金丝楠木、红豆树、花梨木等高价值的精品树,郑挺杨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兢兢业业、技术领先、头脑灵活,他逐渐成为澧浦苗木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地行业人士前来他的研究所考察,都对他培育、创新的苗木赞不绝口。
如今,郑挺杨身上有很多头衔,他是高级农技师、浙江省花协绿化苗木分会副会长、中国花协观赏苗木分会常务理事……当然,头衔再多,也抵不上务实劳作给他带来的幸福感。“通俗来说,苗农是简单的种植技术效仿,研究所则是在大同小异中发现创新点。”郑挺杨说,“但于我而言,我既是搞科研的,也是农民。”每天早上6时,他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施肥、管理、检测、记录、实验。培育苗木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数年来,郑挺杨一直坚持标准化种植,并不断为苗木整形修枝,提升造型。
在郑挺杨眼里,从事苗木行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苗木作为大自然“净化大师”,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他告诉记者,当初正是因为看到苗木行业前景光明,他才毅然决然地转行,认真从事苗木的生产与研发,这一坚持,便是30年。“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我还是打算做这行,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郑挺杨说。
孙丽成:创新求变无止境
初见孙丽成,他操着一口流利的金华话,让人以为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金华”,事实上,孙丽成的老家并不是这里,他是一位在澧浦创业的外来苗商。
孙丽成告诉记者,1996年,21岁的他从老家丽水来到澧浦做装修生意,用半年的时间学会了说金华话,他肯干又愿意吃苦,很快就和这里的人打成了一片。装修生意做了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承包了当时在澧浦较早做苗木的几位苗商家的室内装修。在他们的建议下,孙丽成承包了一小块地,从湖南引进树种,开始试种苗木。那是1999年,孙丽成在苗木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38万元,初尝甜头让他兴奋不已。“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以后专心做苗木。”就这样,孙丽成开始了自己的苗木创业路。
为了将苗木通过互联网卖得更远,孙丽成骑着摩托车带着妻子去学电脑,同时开始建苗圃,边学边干。“白天出去谈生意,晚上就睡在苗圃的小房子里。全国各地到处跑,参加各种展会。”回忆起创业初期忙碌的日子,孙丽成不觉得苦,反而充满了干劲。
在孙丽成的苗木创业路上,几次转型是关键。2003年,苗木行业开始出现低潮,之前一直热销的乐昌含笑销售开始走下坡路,孙丽成的生意也受到影响,他一咬牙,把地里的乐昌含笑都砍了,亏损了50多万元。惨痛的教训让孙丽成意识到做苗木生意不能随大流,洞察市场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转型是关键。他做了一个决定,要专心做胸径40公分以上的香樟和胸径20公分以上的桂花,销售额果然上去了,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在苗木低潮期生意依然蒸蒸日上。2007年,孙丽成的生意再次迎来了转折,“那年我从广东拿回来的三棵罗汉松赚了10万元,我觉得造型罗汉松这块市场应该不错。”孙丽成告诉记者,生意是不会等人的,决定了以后他立即和妻子动身去日本采购造型罗汉松,直到现在,进口造型罗汉松依然是孙丽成的主要销售业务,苗木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从业20余年,孙丽成不仅自己在苗木行业小有成就,也带动了不少当地的农民入行,走上了致富路。“当时他们没有做生意的本钱,我就为他们联系银行,为他们作贷款担保,然后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种苗、销售。”孙丽成说,他不怕别人抢了他的生意,只有市场越做越大,品牌才会越来越响,生意才会更越来越好。对于澧浦苗木的前景,孙丽成很看好。“都说现在干苗木这条路难走,可是路是越走越宽的,在我看来,现在城市绿化、村庄治理都需要大量的苗木,这些都是巨大市场。但同时,苗木行业的转型也是必然的,如何让产品更丰富、服务更优化,是我们苗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他说。
金协:苗交会为我的苗木事业打开了市场
11月29日上午,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协穿着雨衣在室外检查着自家罗汉松的生长情况。金协的罗汉松生意做得很大,是澧浦当地有名的“罗汉松大王”。一个早上的时间,金协就销出去16棵罗汉松,营业额达到59万元。“不能失去对苗木行业的热情。”这是金协苗木生意不断做大的秘诀。
金协做苗木生意可谓是白手起家,当时浑身上下只有70块钱。“那是2010年初,我只认识桂花树,也不懂桂花有什么品种,就骑着电动车在苗圃里到处转,拿手机拍照片,晚上再去网吧,疯狂加各种苗木的QQ群,在群里打广告。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等来了我的第一个客户。”金协回忆道,湖北咸宁的一个客人联系到他,想买2000棵3厘米胸径的桂花,第一笔生意赚了5000多块钱,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之后没多久,我区举办苗交会,金协没有钱租展位,他发现苗交会中居然没有3厘米胸径的桂花,于是就让父亲找了几棵桂花样品放在展会门口附近,他则去里面发名片,一口气发了200多张。当天,许多人找上了金协,要买他的桂花,那段时间,金协的生意有了第一个小高潮,每天都能卖出两三车桂花。苗交会三个月后,金协拿着赚来的钱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参加苗交会,可以说苗交会为我的苗木事业打开了市场。”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12年金协在澧浦苗木城买了两个摊位,当起了苗木经纪人,开始售卖罗汉松。他在福建采购罗汉松,销往江浙一带。当时别人都是卖低分枝的罗汉松,金协却卖高分枝的苗,销售的对象是一些高端用户。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的思维,让他一炮打响。
2012年下半年,金协和朋友一起成立了金华晟铭苗木销售有限公司和苗木e家平台。这个苗木信息平台是金华第一家绿化苗信息平台,主要为金华苗农提供信息服务,收集金华本地苗木数据,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之后,苗木e家就成为苗农非常关注的本地信息交流平台。苗木e家还组织了多次苗农的聚会和走访活动,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金协结识了很多朋友,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人脉越来越广,生意也越做越大,金协又成立金华协宸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私家庭院、景观别墅的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对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现在,我销售的罗汉松以国产为主。广州还有一个盆景基地,明年八九月份第一批罗汉松就可以开始售卖了。”金协表示,由于他是第一手货源,价格比中间商低了许多,让利给客户,客源目前比较稳定。除了卖树,他还卖服务,经常利用微信给客户发送一些树种维护的知识,并常常上门裁剪树枝。
黄光益:苗木装卸工的幸福生活
“轻轻地放下去,注意不要伤到苗木的根系,稳一点……”11月29日一大早,黄光益就带着几名苗木装卸师傅冒雨干活,他一边指挥师傅进行苗木装卸,一边用手机确认订单,“苗交会要开了,这几天装卸单子多,特别忙。”他边说边加快了手脚。
黄光益,湖北恩施人,是澧浦苗木城一名专业从事苗木装卸的吊车司机。他已经在澧浦苗木城从事装卸12年,说起当初如何机缘巧合就留在了澧浦,黄光益充满感恩。“18岁来到这边打工,在工地做过小工,也通过下水道,打工很苦,但是这里的人特别温暖,对我很照顾,这也是我留在这里的原因。后来遇到了我师父,带着我学习开吊机,踏进了苗木行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黄光益说,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和苗商合作,把销售出去的苗木进行运送装卸。“苗木装卸不像货物装卸,技术要求比较高,不能伤到树木,否则就卖不出价钱了。”对于澧浦苗木行业这些年的发展,黄光益深有感触,“就拿我们苗木装卸行业来说,我刚到澧浦时,苗木城里只有4辆吊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辆了,周边乡镇也有很多专业吊机和从事这方面的人员。”
黄光益觉得,现在市场越做越大,苗木行业的前景十分乐观。今年他又购置了1台吊机,现共有4辆,合作的苗商也达到了50余家。3月份,黄光益注册了公司,准备将自己的生意再扩展一番。
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黄光益不仅有了稳定的事业,更实现了安居梦。去年,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澧浦买房定居。黄光益说:“去年,我在集镇上的四季枫景小区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正式成了一名新澧浦人。”不仅如此,他的孩子也在澧浦小学读书,一家人在澧浦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
在澧浦,有自己的家,喜欢的事业。对现状,黄光益很满足,对于未来,黄光益有更多期许。“干一行爱一行,接下来我会提升服务品质,继续服务好苗木行业,大家齐心协力,把澧浦的苗木品牌做大、做强。”
吴健:让“花花世界”飞入千家万户
12月,天气渐凉,源东乡“花花世界”的百合园里依旧温暖如春。“到了明年1月份,大棚里百合的花期就到了,花开可以持续到5月份。”百合园的主人吴健说,他们用专用的保鲜剂,不仅颜色更加鲜艳,花期也会更长,一株百合的开花期可延长至一个月左右。
源东乡“花花世界”百合园共有10亩,另外,吴健还在孝顺的蝶舞农场里种植了20多亩百合、9亩切花小菊和30多亩百合花种球,小菊12月就能迎来花期。“上半年我种了10万株百合,现已全部卖完。下半年我又种了25万株百合和22万株小菊,预计销售额200万元以上。”吴健告诉记者,昆明那边的百合花期大概是4到11月,他用大棚种植延迟了百合的开花期,让它在1月开放,错开高峰,百合的价格自然也会比平时卖得高一些。
多年的百合种植销售,让吴健对不同地区客户的喜好熟稔于心。比如江苏那边的客户比较偏爱2~3个花苞的百合,而本地的则喜欢多个花苞的百合。
去年苗交会,吴健的展位可谓让人大饱眼福。匠心独具的陈列、色彩斑斓的花朵、芳香扑鼻的花香,使展位看起来更像是个花园,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观看,更有不少鲜花批发商与他洽谈合作。吴健还现场办起了插花班,邀请老师现场教学。“花卉不同于苗木,普通消费者都可以栽培,所以我们瞄准的消费群体更大众,搞活动主要是为了‘吸粉’。”吴健说。
接下来,吴健计划在澧浦租两个店面,专门做鲜切花批发生意。此外,他准备在自己的种植基地里种芍药花、北美冬青等,增加花卉的品种,扩大自己的花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