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绿道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景观设计中,绿道是一种与景观相交叉的人为开发的走廊。
这几年,绿道建设在浦江风生水起。由于绝大多数绿道依山傍水,浦江人又将其称为生态廊道。
全长17公里的浦阳江生态廊道,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盘旋,为美丽的浦阳江国家湿地公园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这里,每天游人如织,人们或闲庭信步,或骑行奔走,欢声笑语,洒满绿道。
浦阳江生态廊道仅是浦江绿道建设的一个缩影。经过近三年的绿道建设,全县已完成绿道建设170余公里,完成投资5.4亿余元;正在实施绿道70余公里,计划投资约1.5亿元;结合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计划每年新增50公里绿道。
生态发展是民之所向,人水和谐方能润泽民生。借助治水春风,浦江从水上治污向岸上建绿推进,全力建设生态绿道。
早在2013年,浦江就开始编制《浦江县生态绿道与旅游一体化规划》,构建以区域绿道、城市绿道为骨干,社区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连通便捷、配套完善、契合浦江旅游休闲发展诉求的绿道网络结构。2014年,该县提出“一区两廊三湖四小镇”规划。其中的“两廊”指的是沿山和沿江这一山一水生态廊道。2015年3月,浦阳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全线启动,向打造全域“水岸景观带”的目标进军。
根据全县生态廊道专项规划,该县生态廊道规划范围以浦阳江生态廊道、壶源江生态廊道和沿山生态廊道三条主廊道为骨架,茜溪、双姑源、罗家源、中余溪等六条特色廊道为辐射,规划范围涉及县域所有街道和乡镇,规划绿道全长331.88公里,其中区域绿道80公里,城市绿道251.88公里。根据“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廊道”的总体要求,将绿道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网络状生态经济带。
从规划、建设到施工,浦江的绿道建设始终秉持“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和“精致、秀美、灵动、文雅”的建设理念,全力把绿道建成生态、生活、生产融合的绿色发展通道。
在绿道建设中,浦江坚持海绵城市和水岸相依原则。依据自然景色进行设计,使水面、路面、山腰形成自然景观。绿道的游步道与自行车道大部分采用透水砼材料,护岸也全部采用软质驳坎,有效促进水生态正常循环。同时,该县还坚持尊崇自然,不砍树、不挖堤、慎改溪。为完整保留上世纪60年代的水渠和70年代的水杉林,廊道工程组组长张银洋,多次带领工程组与设计人员走进荒草丛生的树林,爬过小山包,钻过只能弯腰通过的渡槽,从水渠的东头一直走到西头,又从西头爬到东头,经过论证比选,最终将原先贯穿林间的道路改为在水渠上架设木栈道,一侧连山,一侧紧邻浦阳江,形成“乔杉问渠”的独特景观,也为当地村民留住了乡愁记忆。
绿道不仅是一条生态廊道,也是一条民生之道和健康之道,更是一条幸福大道,串起了田园新浦江。一幅美丽幸福的田园画卷正在慢慢舒展开,成为产业的平台、诗画的看台、乡愁的窗台、休闲的戏台,让每个浦江人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