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绿化废弃物总量不断增加而处理比较困难的现实,国内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利用现状,绿化植物因其净化空气、固碳释氧、吸热增湿、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功能等生态功能在改善城市环境、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1.9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9.2%和35.3%。所以随着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绿化废弃物急剧增多,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大部分随生活垃圾处理,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循环,使其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因此,对于养分含量高、有害成分低、可利用性强的绿化废弃物而言,如何实现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绿化废弃物产生的种类有2种:
(1)自然产生:园林植物自然凋落形成,如落叶、枯萎的花草、死亡的树木等。
(2)人工增加:人工修剪产生的植物残体,如草屑、灌木剪枝等。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园林绿地化面积的持续增加,绿化废弃物越来越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据调查,北京每年产生的绿化废弃物仍有80%被当成垃圾填埋,资源化再利用率不足10% 。 广州市2007年产生的绿化废弃物约10万吨,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重庆市2009年主城区绿地产生了1万吨以上的绿化有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填埋和焚烧。
对于绿化废弃物,目前中国传统的处理方式为填埋和焚烧,只有极少部分资源化利用。 填埋虽操作简单,但占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