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在线 >> 详细

毛叶山桐子的栽培管理技术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  

       毛叶山桐子为大风子科山桐子属落叶乔木山桐子的变种。原产我国,主产华东、华中地区,西北及西南地区也有,北京及以南地区有引种栽培。毛叶山桐子树姿挺拔,果实艳丽夺目,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毛叶山桐子高可达10米以上,干皮灰白平滑,枝条粗壮赤褐色。单叶互生,宽卵形,长8厘米至20厘米,宽与长略等,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叶柄、叶表、叶背均密被褐色或白色柔毛,脉腋有短簇柔毛。叶缘具疏大浅锯齿,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柄上具散生腺体。单性异株,顶生下垂圆锥花序。花有花萼无花瓣,黄绿色。浆果,球形,径约9毫米,红色具短柄。种子细小,黑色。花期5月至6月,果熟9月至10月。
 

  毛叶山桐子喜光,在遮阴处生长不良。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较耐寒。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在轻盐碱土上可生长良好。较耐干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
 

 

水肥管理


 

  毛叶山桐子幼苗期充足的水分可使其生长迅速,但其不喜积水。在苗圃管理期间,早春应及时浇好解冻水,此后每月浇一次透水,7月至8月为降水丰沛期,可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大雨后应及时将积水排除,防止水大烂根,9月份可浇一次透水,10月份如果不是过于干旱,可以不浇水或者少浇水,11月底或12月初浇足浇透封冻水。翌年早春及时浇解冻水,其他时间浇水可按头年的方法进行。
 

  毛叶山桐子喜肥,充足的肥料可使其生长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春天定植时,可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作基肥,每株用量为5公斤,基肥需与栽培土充分搅拌。在入秋后,可少量追施磷钾复合肥,以利于其新生枝条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翌年春季发芽时,可追施一次尿素,初秋追施磷钾肥,秋末结合浇冻水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第三年的春末少量追施一次三要素复合肥,秋末在施用一次牛马粪。此后每年施肥可按第三年的方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移栽苗长势不旺,可用0.5%尿素溶液进行页面喷施,可有效提高苗木长势。
 

 

病虫害防治
 


  危害毛叶山桐子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天牛和黄刺蛾。


  若有红蜘蛛危害,可用0.36%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喷杀。如果有天牛危害,可用绿色危雷800倍液进行喷杀。如果有黄刺蛾危害,可用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杀灭黄刺蛾。
 

  毛叶山桐子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煤污病和白粉病。叶斑病易在高温高湿期发生,平时养护应注意营养平衡,不能偏施氮肥。如有发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3次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煤污病也容易在高温高湿期发生,在养护中要注意苗子的株行距,不能过密,苗木生长空间不足,不通风的苗圃极容易罹患此病。如有发生,首先要防治蚜虫和介壳虫等害虫。在发病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3次至4次可以有效控制住病情。
 

  白粉病在整个生长季都会发生,但以入夏后最为严重。如果有发生,可用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喷施一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繁殖方法

 


  毛叶山桐子的繁殖可采用播种法和扦插法,播种法一次能获得较多的幼苗,故最为常用。
 

  选取树龄20年左右,长势旺盛,没有病虫害的雌株为采种母树。果实变为深红色时即可采收。采种时剪下果穗,摘下浆果,在室内干燥处堆放2天,待充分软熟后,放置于水中进行搓洗,然后用细孔筛淘去果皮肉等杂质。净种后再浸入草木灰水中2小时左右,擦去种子外层的蜡质,放置于阴凉处晾干。混湿沙贮藏或袋装干藏。
 

  12月上旬,将种子取出,用3%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把冲洗干净的种子放在45℃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把种子捞出,将种子与高锰酸钾消毒处理后的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装入瓷盘,置于恒温库中保持5℃状态下进行催芽。
 

  3月上旬开始整地,圃地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地方。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整平,将土壤进行细作,每亩施用经腐熟发酵的饼肥300公斤作基肥。苗床以南北向为好,床高25厘米,床面1.2米,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整地后20天左右即可进行播种。混湿沙贮藏种子取出后可直接播种,干藏种子应用4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后,再进行播种。毛叶山桐子的种子较小,播种时,应先将种子与细沙土按1:1的比例拌匀后再播。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条距40厘米左右,播种沟深3厘米,上覆细沙土1.5厘米至2厘米,再盖麦秸,播种量为每亩2公斤。
 

  播后20天左右即有种子发芽出土,苗子出土后应保持床面湿润,如土壤干旱会影响种子发芽,故而应及时喷水。子叶出土后,为防止幼苗发生立枯病等病害,在幼苗生长早期,每隔10天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预防。5月至7月各追一次复合肥,每亩用量为7公斤,每次追肥后要注意浇水,及时松土除草。翌年春季可进行移栽定植。
 

 

修剪整修
 


  毛叶山桐子多用疏散分层形,园林中应用作行道树或庭荫树时,常用树形则为自然圆冠形。故此,应从幼苗期就应以培养通直的树干为重要工作,按使用要求进行定干(主干高一般为2.8米至3米)。树冠应有3个至4个主枝,主枝应分布均匀,且各占一方。每个主枝上可选留4个至5个侧枝,侧枝要注意留有充足的空间,并注意整体树形的从属关系,使之均衡生长。
 

  基本树形形成后,对于竞争枝、重叠枝、过密枝和交叉枝、病虫枝要及时疏除。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