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已成为全国大花蕙兰产销聚集区,其中云南生产规模连续20年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核心区云南的大花蕙兰,无论是在产品数量、产品质量,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都领先全国。
产能增速逐步放缓
经过四年的调整期,我国大花蕙兰生产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初步统计,全国大花蕙兰总产量在560万盆左右,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滇中;四川省占总产量的7%左右;辽宁、山东和贵州有少量分布,约占总产量的2%。
云南凭借优良的气候条件,以及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生产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以前年均增幅达23%,其中2007年和2009年增速超过40%。近几年,生产企业种植规模增速逐渐放缓,而个体户投资踊跃。据调查,该省大花蕙兰生产商已达200余家,同比增加30%左右,其中花农增速最快,同比增加20至30家,新增基地300至500亩。种植商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市,其中昆明市集中在嵩明县,约45家,以西山村、大城村、小街镇、黑营盘等村镇为核心种植片区,宜良县、石林县、晋宁市、安宁市和禄劝县、寻甸县等县(市、区)也有分布,共计20至30家;玉溪市约有80家,主要在江川区、澄江县、易门县、峨山县;楚雄州约有10家,主要分布在楚雄市、陆丰县,红河州、大理州和曲靖市有少量分布。云南大花蕙兰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成品花总上市量达500万盆,销售额预计为三四亿元,总产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8.7%和7.14%。2016年,云南大花蕙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9.3%,已成为全国大花蕙兰产销中心和世界重要的大花蕙兰生产地。
2007年至2016年云南大花蕙兰综合均价(元/盆)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品种、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力无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谋求新突破,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国产苗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依然是业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国产苗生产已逐渐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了与进口苗平分秋色的格局。个体户规模不断扩大,为国产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销量猛增。浙江传化等企业选育了一些性状表现较好、出花率高、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批量组培,受到业界的普遍好评。
“植保为大,预防为先”的生产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大花蕙兰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在立春前,即成品售罄的1至2个月内。这一时期,大田管理方法和技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叶色黯淡、株形差、花苞不饱满等缺点主因就在于前期预防管理没做好。另外,生物制剂预防红蜘蛛也是一大关键技术。
嵩明根伊公司引入专业植保技术团队后,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优质花率较两年前提高了两倍。据有多年植保经验的人士介绍,引入专业植保服务理念后,可为生产基地节省50%的成本,还可大大提高产品品质,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特效药、生物制剂开始畅销,尤其是针对温室环境有整体杀菌、杀虫作用的低毒、低残留高效烟雾剂,对付极端低温及防霜防冻害的产品,增加二氧化碳释放、提高棚温的产品,以及降低传统水剂农药和传统加温成本的系列产品,颇受种植者的追捧。
优质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调整,大花蕙兰消费群体由团体性为主转向大众消费为主,产品功能由礼品花为主转向日常消费为主,市场回归正常,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销路多,渠道通畅。
2016年,大花蕙兰销售途径多元,各种模式齐头并进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有实力、产量超过5万盆的企业,在广州等终端市场设立自己的直销门店,或者遴选稳定的经销商,让其独家包销;二是经销商直接到基地购货,2016年10月至12月,云南的各大生产基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的购买商参观考察;三是网络销售不容忽视,从业者应结合应节活动的开展,多多尝试网络销售大花蕙兰;四是随着百姓购买力的持续增加,产品进社区、进超市,或通过举办迎春花展等活动,促进了大花蕙兰的零售增长。
从品种上看,‘红霞’、‘黄金岁月’、‘188-3(金光)’等红、黄色系类品种依旧是核心产品,绿色、粉白色产品仅作为补充。‘金光’售价较高,A级产品单盆批发价超过120元。价格极差增大,也是2017年宵行情的一个特点,最低有三四十元一盆的,多为回炉产品或处理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较小,在10%左右,但对市场冲击力大,往往造成“烂价假象”,打击生产者的信心。整体上预判,2017年宵,大花蕙兰单盆均价会保持在75元左右,同比增长7.14%。
发展潜力整体乐观
今后三年内,大花蕙兰生产规模还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速较预期将大幅减少,辽宁、广东等地区的大花蕙兰种植增长空间不大,生产有南移趋势,云南是这一转移的理想之地。初步调查,2016年云南区域生产基地小苗现存量为1500万至2000万盆,由此推算,2017年成品将增至520万至540万盆。今后,产品质量、新品种引进、产品功能开发及造型和垂吊品种将受到更大关注。
从生产管理模式来看,社会化分工渐细将是今后行业的一大新变化。在大花蕙兰行业里,除纸箱包装、物流运输、花箭支撑杆、盆器、基质、肥料等资材和配材行业外,仅种植环节就细分出了成品花种植、大苗生产、炼苗、组培、品种研发等多个行业。
从行情走势上看,大花蕙兰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年需求量在1000万盆以上,市场空间巨大。一方面,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潮还未启动,在很多城市的花卉市场,大花蕙兰并不多见;另一方面,随着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地位的形成,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国际区位优势,对越南、缅甸、泰国等国的出口开始增长,2016年的出口量在60万盆左右。活跃的出口市场将大大刺激国内大花蕙兰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韩国进口大花蕙兰较四五年前已减少三分之二,年进口量不到10万盆。因此,今后大花蕙兰行情走势乐观,发展后劲充足,云南大花蕙兰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拐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