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万亩东方梅园,林城镇已连续十一届举办红梅节,梅园成就雄厚的产业基础,而同时以北汤为代表的花卉新兴产业也初显成效,“田园花艺小镇”呼之欲出。
今年,林城镇牢固树立“规划一张图”理念,围绕“田园花艺小镇”建设,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
修建红梅基地打造蜜蜂生态园
眼下,在万亩东方梅园,工作人员正在对红梅基地现场进行改造,忙得热火朝天。梅园里,正在建设中的研究所已经结顶,浇筑成水泥路的乡间小道逐渐延展开来。“红梅基地是我们林城的一大特色,现在我们正在新建400平方米的红梅研究所,改建道路3公里,全面提升红梅基地的规格和档次。”林城镇规划建设办主任马晓云介绍说,为了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更方便地停车,在此次的改造工程中,特别在梅园里增设了70多个停车位。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星级厕所和几座凉亭。“改造完成后,在研究所里,会有一个多功能厅、梅产品展示区,游客会有更好的观光体验。”马晓云说,为了梅园的改造和发展,林城镇特别成立了长兴林梅发展有限公司,今后专门经营红梅基地的各项事务。“林城的红梅还将和蜂业结合,打造一个生态园。”马晓云指着离红梅基地不远处正在修建的楼房说,这里正在建造具有研发、育种、养生等多项功能的意蜂科技园,他们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将林城建成国内首个集蜜蜂文化科普、意蜂授粉示范、蜂疗养生、教育培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镇。
“林业+旅游”拉长产业链
在林城,“北有梅花,南有菊花”的美景深入人心。今年北汤村第二届菊花展近300亩展区共展出22万盆菊花,涵盖600余个品种,展期35天,为“花艺小镇”增添了美丽的风景。
在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中,林城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着重做好工程项目与环境整治的结合文章,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健全田园花艺小镇发展体制,着力打造“城乡产业联动样板镇,宜居宜业精致小城镇”,着力提升美丽城镇建设水平。
“做花展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花展,把北汤村打造成‘田园花艺小镇’,在打响七彩农林这个品牌的同时,形成花卉产业,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北汤村党支部书记汪海浪说,通过这样的经营模式,已经开始有不少游客来北汤村旅游,除了看花展外,还要在当地吃、住以及购物等,提高当地服务业的经济收入。这也让“花艺小镇•七彩北汤”逐步从构想变成现实,“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也日益成熟。
在打造田园花艺小镇工作的推动下,林城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传统农业与精巧花艺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农业+旅游”的模式,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
全面整治环境 改善基础设施
打造田园花艺小镇,对林城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界线、沪渝高速林城出口、新林大道等形象改造工程被提上日程,“我们会在这些路段上新建景观带,整体提升林城的形象。”马晓云表示。
为全面整治环境,林城镇以“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保持防违、控违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长,存量违章负增长。截至目前,共完成旧厂区改造10.4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9万平方米,“拆违”15.13万平方米。完成G50高速长兴段省级精品示范道路以及高速路口至八三部队路段蓝色屋面整治3万余平方米。
在大云寺桥南北两侧,该处为新老集镇衔接处,结合清水入湖工程大云寺桥改造,对桥北侧道路、管网及立面进行改造,对桥南侧接坡20户房屋约4000平方米拆迁后进行绿化及16个停车位改造。同时结合清水入湖长兴港拓宽工程,沿长兴港北侧在原商贸新城规划绿地公园的基础上,新建滨河文体休闲公园,东西长度约为560米,公园面积约3000平方米。在林城老街沿泗安塘两侧700米范围内增设防洪堤,对35户危旧房共2800平方米进行拆除,拆后空地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和停车位改造。
目前,林城镇已完成美丽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修编,并按计划将完成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界线林城段控制性规划,实现城乡规划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