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河北七彩园林在不增加土地生产面积的基础上,绿篱容器苗产量从往年的近1000万株上升到2000万株,且品质更优、品种更多。如此成倍地提量且提质与该公司总经理王建明增加的几样“新装备”有直接关系———分拣库、冷库和加温温床。
分拣库采用通风加湿的方式让库内湿度达到90%以上,裸根苗在库内分拣修根、短期存放时根系不脱水,能大幅提高成活率;冷库可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大量存放裸根苗,延长销售期甚至全年销售;加温温床能控制温度湿度,实现了金叶榆、密枝红叶李、红叶榆叶梅等品种的硬枝扦插。
其实,上述设备都是从国外学来的,或在其基础上自主设计建设的。这几年苗木业国内国际的考察活动那么多,有点实力的企业谁没去过,但真把自身生产水平提上去的却凤毛麟角。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只在进行“单环学习”,而王建明做到了“双环学习”。
“双环学习”的概念由当代管理理论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提出的,其书面定义是:从对问题本质的反思开始,以开放的质疑与讨论作为过程,最后通过克服“习惯性防卫”造成的认知障碍,从战略层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取得根本性改善。
感觉这概念实在艰涩难懂,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单环学习”是了解一个个知识点,比如你知道“苗圃的恒温温室温度低于30℃就会自动加温”;若你能据此提出“为什么是30℃?”、“设置其他温度调控点会不会更经济节能?”等等问题,就是在进行“双环学习”。
有个段子形容“单环学习”很贴切。某清华理工男投入大量时间金钱追求班花,有天晚上,他终于把对方约到校园外的小树林。女孩搓着手说:“好冷啊。”男生想了想说:“我这就去给你买个热煎饼暖和暖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错,女孩要的是“暖”,男孩也解决了“暖”的问题,但他只着眼于当下的问题,而没有领会背后深刻的含义。
现在从业者一次次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听到最多的是:“啊!这个品种真不错,我要引回去。”“这个机器起苗快,我是不是也买一台。”“哎呦,这样造型挺好,以后我也这么做。”事实上,将上述想法落到实处的人确有收获。想让女孩的手变得温暖,可他们给予女孩的也只是煎饼、热咖啡、手套,而不是自己的手或胸膛。
对于想把苗木业做好、做长久的企业来说,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正处于行业的起步阶段,多年来的丰厚利润,只是搭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而已。我们的苗圃生产还缺乏很多最基本的设施、技术和管理等环节,只有当这些链条被一一补齐,企业才能提高效率,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这是百年苗圃的根基。
许多人出去考察学习,以为自己需要学的是品种、机器、生产线等一个个的“知识点”,确实,它们有可能帮我们在短期内盈利赚钱。不过,从长远看来,企业家需要的是视野、一种洞见、一种对行业未来的领悟,让你发现行业的本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孩,你是去买煎饼或热咖啡,还是紧紧地把对方抱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