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金东区曹宅镇潘村的一棵银杏成了“网红”。12月10日,网友“xiaocheng184”发在本地一论坛上的帖子《美丽的潘村大银杏,来猜猜它几岁了?》,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饶有兴致地猜起了这棵大银杏树的年龄。
树龄到底多大?
大银杏树位于原潘村二村村口莲桥头,潘石公路就从大树边上经过。大树西临一条溪流,树旁10来米开外,有座石桥横跨溪流之上,桥头建有一座凉亭。12月14日,记者乘车从103省道进入潘石公路,大老远就看见这棵披着一树金黄色树叶的银杏树。

记者走到大树底下,大树很粗,两个大人不能合抱。瑟瑟寒风中,不时有银杏树叶飘落,临溪一大片泥地上,堆积着厚厚一层金黄色的树叶。潘石公路潘村路段沿路都是民房,路边只有这一棵大银杏树,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这棵大树都给人一种震撼之美。
网友“xiaocheng184”发的帖子配有大银杏树照片,引来不少网友留言。网友“细雨迷濛”说,每次路过都要观赏一番,感觉大树特别美。网友“小金mm”说,据说这棵树的叶子掉光了,也就到了大年夜了……
大银杏树多少岁数了?网友有猜100岁、200岁的,有猜500岁左右的,也有猜800多岁的……网友“可嘻”说,潘村(以前叫莲塘潘)的这棵银杏快千年了吧,可惜是雄的,只开花不结果,比它更大的那棵在石牌村,是雌的,会开花结果,果子俗称白果,潘村这棵还不算是金东区最大的银杏树。
今年75岁的潘村村民张尚清说,潘村张氏是唐玄宗时名相张九龄的后代,有关这棵银杏树的情况,张氏宗谱并无记载。据他估计,这棵银杏树树龄在800~1000年之间。
今年91岁的村民张斯恒说,他小时候,这棵银杏树就有现在这么粗了。早些年大树比现在长得还要繁茂,当年有三根粗大的枝干像双龙洞里的钟乳石一样往地面倒垂,因为木材可用于刻私章,后来被人偷偷锯掉了。上世纪70年代,大树又遭受过雷击,有几根树干被雷劈死了。
传说树龄400年
潘村这棵银杏到底年高几何?尽管众说纷纭,可以肯定,这棵大树树龄在100年以上。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早在2006年10月,我市就发布了《金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的分级、鉴定、保护责任主体等一一进行明确。
潘村这棵银杏早已列入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市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站站长吴俊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潘村银杏被列入国家二级古树。他从电脑中查取有关潘村银杏的数据:传说树龄400年,胸围4.4米,平均冠幅16米,树高十五六米。
吴俊说,从银杏树所处的位置来看,这棵树过去被人当作村口的“风水树”,数百年来没有遭受到大的人为破坏,人工种植的可能性较大。他认为,虽然没有找到有关这棵树的历史记载,采用现代科技也能检测出较为精确的树龄,但当年普查时采信了传说树龄,应该有较为可靠的依据。
据《浙中地区传统宗祠研究》一书作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中心副主任邵建东考证,潘村张氏先祖张隆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从睦州(今建德)迁居潘村,张氏宗祠初建于元末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只有当村落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宗祠才有建造的可能。虽然很难断定潘村这棵银杏的准确种植时期,但作为村口标志性的“风水树”,肯定与村落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有关。他据此认为,上述两个时间节点可以作为判断银杏树龄的一个重要参数。
古树谁人手植?种于何时?由于无从查找历史资料,一些古树只能采用传说树龄,这可以说是业内通行做法。比如,位于兰溪市香溪镇将军岩狮岩古寺内的一棵罗汉松,传说树龄1400多年,被称为“兰溪最古老的树”,其依据是“省文物考古专家研究判断”。相比之下,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的一棵南方红豆杉,相传是孔子第47代孙孔若均与第48代孙孔端躬南渡携来种下,宗谱有记载,因此800多年的树龄就较为准确。
将享受“一树一策”保护
按照惯例,每过10年,林业部门就会重新普查古树名木资源,对每一棵树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已先后两次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今年初,市林业局再次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力争用1年时间,全面查清我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状况、健康状况、权属、责任单位和传说记载。
吴俊介绍,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古树名木中,银杏树种有76棵,占全部古树名木数量的0.26%,其中树龄最大的是武义县新宅乡三坑口村村口的两棵银杏,树龄都在800年以上,其中一棵高33米,胸围6.4米,平均冠幅20米;另一棵高31米,胸围5.6米,平均冠幅16米。这两棵树依然生机盎然,年产干叶50公斤,干果500公斤。
相比之下,潘村的银杏长势一般。记者在现场看到,潘村银杏临溪一侧枝干要比临公路一侧繁茂。吴俊分析,公路一侧因路面是水泥路,地下根部通气不良,从而影响了树木生长。
2014年,市绿委办曾开展全市范围古树名木病虫危害及安全隐患情况排查工作,全市登记在册古树名木28990株,完成排查27054株,其中140株死亡,人为危害35株,病虫危害677株。据了解,人为危害主要来自工程建设,如道路硬化、农房建设等影响了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其次是人为破坏因素,如部分地区的村民认为红豆杉等树的树皮、树根可以作抗癌材料,盲目地剥树皮、挖树根,一些古树生长受到严重危害。
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今年3月,省市财政安排2016年度专项资金,要求建立“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吴俊介绍,按照省林业厅的要求,我市今年的古树名木保护对象,主要是需采取保护措施的一级古树和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古树及名木,共496棵,目前已有552棵列入保护清单。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置树池和保护栏杆、防治病虫害、支撑加固、填洞修补、装置避雷针等。
记者了解到,潘村银杏由于属于二级古树,目前尚未采取设置树池、保护栏杆等保护措施,树上连古树名木的保护铭牌也看不到。不过,记者获悉,金东区针对包括这棵银杏在内的共523棵古树名木已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并已通过专家论证。下一步,林业主管部门将按有关规定,组织具有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和经验的单位或专业队实施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