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草原产于欧洲,因其花形别致,酷似一只只燕子而得名。花径在4厘米左右,由众多小花组成的蓝色、紫色总状花序,最长能达到1米,形态优雅,惹人喜爱。飞燕草为直根性植物,须根少,宜直播,移植带土团。较耐寒,因耐寒性不同,又有多年生飞燕草、一年生飞燕草两个分支;喜阳光、怕暑热、在华南常做“五一”花卉使用,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凉爽地区可常年使用;忌积涝,宜在深厚肥沃的砂质土壤上生长。
飞燕草的应用范围很广,常作为花境主材使用,也可做切花,还可作为花海主景成片打造!
大花飞燕草
播种育苗 飞燕草种子每克300至400粒,常用的品种有‘班纳利巨人’、‘北极光’等,播种采用200孔穴盘或128孔穴盘,采用进口育苗草炭加入3至5毫米珍珠岩10%,基质偏酸,pH值以5.8至6.5为最佳。
育苗周期为5至6周,覆盖2至4毫米粗粒蛭石,育苗周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芽温度为18℃至20℃,需要10至12天遮光处理,介质要保持中等湿润。第二阶段,温度为15℃至20℃,基质中等湿度,降低空气湿度。第三阶段,温度为15℃至18℃,施肥浓度为50至75ppm,选用N、P、K比例为15:0:15和20:10:20肥料交替使用,一周一次;如果采用的进口基质加入了营养启动剂,则穴盘苗生长期间不用施肥。第四阶段,温度为10℃至15℃,施肥浓度与第三阶段相同。
生长阶段 育苗5至6周后,将其定植在苗床里,40厘米×40厘米株行距即可,定植时避免穴盘苗埋得太深。生长期间,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见光条件,栽培土壤不能太湿,定期浇施200ppm的肥料,选用N、P、K比例为20:10:20的肥料,一周一次,在5℃至22℃条件下正常生长开花,温度超过29℃不会成花,短期的13℃以下的温度可延长孕蕾期及开花期。在低温条件下,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或夜间中断的方法避免花蕾形成。
切花生产
生长适温为5℃至22℃。室内栽培每季可采收3至4批,室外栽培每季可采收2批。切花生产周期为1至2年。
长日照及温暖的条件可促进植株开花。
在穴盘中,育苗时间为5至6周,这期间的适宜生长温度为5℃至25℃。定植2至3周后,花茎开始伸长。
短日条件会引起花簇。5片真叶以上、温度低亍15℃也会引起花簇。
短日条件下,4小时的补光有利于促进开花。补光时间为每天的22:00至翌日2:00。
切花周年生长周期时间表(单位:日)
开花时间 |
播种时间 |
定植时间 |
生长时间 |
补光时间 |
加热时间 |
3.1至4.30
|
9.1至9.30 |
10.20至11.20 |
10.20至翌年2.30(至少15℃) |
11.20至翌年3.31 |
12.1至翌年3.31 |
4.20至5.20 |
10.1至10.31 |
11.25至12.20 |
11.20至翌年4.20(至少13℃) |
11.20至翌年3.31 |
12.1至翌年3.31 |
6.20至7.20 |
1.20 |
4.15 |
4.15至6.20 |
|
1.20至3.31 |
8.15至9.20 |
3.15 |
5.5 |
5.5至8.15 |
|
3.15至3.31 |
(备注:加热应视各地气温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