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细

兰花资源保育与产业化待推进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7  

       9月28日,作为第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系列活动之一,首届兰花保育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贵州举行,中国、德国、日本的兰花保育专家就兰花发展历史、保育、产业化工作进行讨论和交流,致力于共同推进兰花保育与产业化事业,并达成《兴义倡议》。
 

“奇花”的产业化历程


  蝴蝶兰、石斛兰、兜兰、卡特兰、国兰现在已经成为常见盆花,但在19世纪的西方人眼中,兰花是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的奇花异草。


  德国《Die Orchidee》荣誉编辑奥拉夫·格鲁斯(Olaf Gruss)在题为《德国和欧洲的兰花发展历程》的演讲中提到,早在19世纪末,“兰花猎人”就开始四处寻找不同品种的兰花供给欧洲收集者,这部分收集人一般都有私家花园,富有并对兰花充满兴趣。1858年,英国维奇(Veitch)培育出第一种人工杂交虾脊兰属兰花,此后爱好者对兰花杂交不断尝试,新品种越来越多;1886年出现了蝴蝶兰首个杂交品种;1990年,知名的蝴蝶兰杂交品种有20种到28种。1970年以后,新品种培育速度大大加快,多花、大花、新色彩品种不断涌现,2016年登记的蝴蝶兰品种接近3.3万个,蝴蝶兰是兰花品种中商业化最成功的。
 

  不过最早为兰花产业化做出贡献的是“兰花猎人”之一的弗雷德里克·伯比奇,他曾为维奇家族在斐济、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搜集兰花品种,并于1874年推出《Cool Orchids》一书,探究将热带兰花放在较为寒冷的温带地区栽培。
 

  兰花是富人花园中的“宠儿”,从1950年至1980年,只有切花销售,后来才有盆花。1998年,蝴蝶兰继榕树和非洲紫罗兰之后,成为荷兰拍市盆花产品中销量第三大的产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德国盆花销售排行榜前三分别为蝴蝶兰(占盆花总销量的36%)、一品红(占盆花总销量的10%)、仙客来(占盆花总销量的9%),蝴蝶兰销量每年还以6%至9%的速度增加。
 

  蝴蝶兰成为兰科植物产业化成功范本之一,产销遍及欧美、亚洲及澳大利亚等地,石斛兰、国兰也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之路,兜兰、卡特兰生产初具规模,其他小品种兰花产业化发展尚不充分。
 

 

兰花保育刻不容缓


  随着兰花的经济价值逐渐被认可,野生兰花资源的盗采问题越来越严重。德国科学部和环境部派遣援中生态专家豪格尔·帕奈(Holger Perner)在题为《兜兰的组培栽培和保育》的演讲中,用图片展示了兰花盗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野生兰花资源应该怎样被保护?一要立法,二要通过人工繁育进行保护。香港“绿的欢欣”董事萧丽萍从司法角度出发,不仅援引国内珍稀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还就《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角度出发,让法律做保护兰花资源的“硬拳头”。
 

  日本兰花专家、江苏无锡向山兰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古屋·进与贵州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克云都提出用人工繁育方式保护野生资源,一方面进行原种生产性保护与繁育可以保持种源;另一方面,有产业化产品上市自然会减少野外采挖,“繁育是最好的保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IUCN兰花专家组亚洲兰花委员会主席、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罗毅波还提出药用兰科植物“回归山林”的想法,这不但有利于野生资源恢复,而且其在野生状态下能更好地保持药效。
 

  除了上述嘉宾,来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中国林业科学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贵州省林业厅、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200余位参会者联合提出《兴义倡议》,呼吁通过立法保护、从野生资源向人工繁育转变、保育与研发并存等方式更好地保护兰花资源。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