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在线 >> 详细

植物根癌病的辨识与防控(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4  

    “谈癌色变”是人们对被视为“不治之症”癌病无力应对的恐惧与无奈,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癌病发病机理之深、危害程度之重、防治难度之大的客观现状。
 

何谓“癌”?


  “癌”作为一种(类)疾病的医学定义:“癌即恶性肿瘤,是生物体细胞变成恶性增生细胞所形成的肿瘤”;或谓“上皮组织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或谓“发生于人和动物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无限制增生,导致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压挤、侵犯和毁坏”。


  由此可见,“癌”作为生物体疾病,其内涵核心的“关键词”是: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毁坏。
  同属生物体的植物也会有“癌”病吗?


  既然植物也是由细胞→组织→器官构建而成的有生命的生物体,对此问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癌”的定义自然也是通用的,只不过受体不同而已。
 

 

植物癌病源于根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追根寻源究其“根本”之说,植物之生命更是以“根”为“本”,包括各种病害在内的根部疾患必然危及其健康与生存。
 

  引起植物根部病害的病原(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的,环境不适、作业不当是主要因子,在城市园林,此类因子的影响几乎与城市化发展进程同步增多和上升;另一类是侵染性的,主要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植原体、寄生性植物等引起。很多情况下,两类因子互作交叉,形成恶性循环。
 

  植物根病的诊断较植物地上躯体的组织器官病虫害确认更难研判,因为根病在地下初期病原微生物及寄主受体的一切活动和变化都无从发现,更不易知晓其发育程度,待到植物的地上组织器官因此病而出现明显症状时,病害已进入晚期。恰如癌症肿瘤已出现扩散,发生转移,此时多已病入膏肓。
 

  植物根部侵染性病原大多属于土壤习居性微生物,寄主范围广,腐生能力旺,耐饥抗逆活力强,无寄主潜伏状态至少都能存活两年以上。植物根癌病的病原微生物就是这样一类“土壤习居性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少数为真菌。习惯统称为“根瘤病”。因此,植物癌病之源在于根,癌病之“床”(温床)在于土,癌病之“恶”在于菌。


 

根癌病主要类型


  园林植物根癌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根癌型 病害发生在地下根系,尤以各种水平根部肿瘤居多,随着根的粗细分布,肿瘤大小各异,多数直径为2厘米至12厘米,少数也有15厘米至20厘米的,但没有太大的。


  茎癌型 病害主要发生在茎基的根颈部,多位于地表或浅土层中的茎基,也有着生于藤蔓上的,如常春藤根癌病;也有着生于茎干的叶腋处,如常春花根癌病。


  根茎癌型 以根颈部肿瘤为首且为主。向下分布于各水平根系和较浅层的垂直根系;向上直达树干和主侧枝甚至细枝及分叉处,如毛白杨、榕树、柳树等。地下根系肿瘤一般没有太大的,但茎基的根颈部和主干上的肿瘤都比较大,甚至多个肿瘤聚集成堆。


 

根癌病病原及案例


  植物根癌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真菌。
 

  细菌性根癌病 樱花根癌病。这是园林植物中位居首位的根癌病,属全球性病害,日本发生最为普遍。我国华东地区(以沪、宁、杭、青岛为代表),华北中、南片(以济南、郑州、天津为代表),东北地区(以大连、沈阳为代表),华中地区(以武汉、长沙为代表),西南地区(以成都、重庆为代表)。此病是全国范围“内检”和“外检”兼具的危险性检疫病害,也是樱花大多数品种的毁灭性病害。此病以危害樱花为主,但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93科331属643种植物,以双子叶植物为主,也侵害裸子植物如银杏,还危害少数单子叶植物。病源为细菌系革兰氏阴性薄壁菌门、根瘤菌科、土壤杆菌属“根癌土壤杆菌”(根癌农杆菌)。
 

  月季根癌病。病原微生物虽然同属细菌系,但与樱花病原细菌属种不同。月季癌病,亦称根瘤病,病原是癌肿野杆菌,这是具有周生鞭毛的短杆菌,也是遍布世界各地危害严重的毁灭性检疫性植物病害。美国早在1911年曾有某温室万株月季发病率100%、死亡率30%的病例报道。此病在我国发生分布也很广泛,寄主植物多达59科142属300多种。


  毛白杨根癌病。病原微生物与樱花同属土壤根癌杆菌(根癌农杆菌),是典型的乔木型“根茎癌型”病害,肿瘤以根颈为主,遍布植株地上地下枝、干、根各部。
 

  此外,值得警惕的还有境外侵入的“油橄榄癌肿瘤”,寄主除油橄榄外,金钟花、美国白蜡、欧洲白蜡、日本女贞、欧洲女贞、夹竹桃、烟草、野齐墩果等皆能侵害,1997年已被国家列入危险性检疫有害生物“三类”名单。
 

  真菌性根癌病 樱花癌肿病,病原是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菌病,主要危害樱花及核果类植物的树干和树枝。初期病部产生瘤状小突起,后期病部干燥凹陷,呈灰褐色至黑色小瘤即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在枝干被害处越冬,每年早春4月至5月发病,肿瘤以上部位枝干易脱水枯死。
 

  柳树癌肿病。病原是瘤座孢属的普遍座孢菌,主要危害柳树主干及1年至2年生枝条。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斑内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为侵染源,此菌潜育期为26天,22℃至25℃为发病适温,5月初现症状,6月至7月和8月中旬至9月为两次发病高峰期。病斑初呈黄色水渍状,周围有黑色宽带,后期病斑凹陷纵裂,近缘隆肿,6月出现溃疡面,木质部裸露,凹陷部位出现白色菌丝体,继而出现同心环状排列的子实体,初为白色,后变橘红色,日晒后成黑色,肿瘤病斑成梭形。
 

  此外,在农业部1992年公布的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真菌病害“一类”名单中,确认了“马铃薯肿瘤”也是真菌性植物根癌病。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