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园林部门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屋顶绿化项目。据当地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相关人员介绍,对于符合条件的屋顶绿化项目,或者有意向进行屋顶绿化的个人或团体,都可以到当地区县园林部门申报,工作人员会到场初验,符合条件的即可获得三档不同程度的补贴,从高到低每平米分别补贴285元、220元、180元。此举或对其他城市立体绿化、创建园林城市、海绵城市的工作开展提供有益探索。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基础建设成为必须,表现最明显的当属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这些建筑占据了原先可能是农田、荒地、山坡等形态的土地,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城市的绿化面积。而随着城市的扩大、延伸,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如何平衡?就具体实践层面而言,屋顶绿化或许是一条能走通的路。
屋顶绿化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据资料显示,屋顶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古代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即现在的伊拉克)的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所建的“大庙塔”,就是屋顶花园的发源地。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工程,如美国华盛顿水门饭店屋顶花园、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屋顶花园、美国DT&T公司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等。我国自60年代起,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的建造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旅游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镇的人均绿地面积等的需要,屋顶花园、屋顶绿化、屋顶养花才真正进入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建造范围。
与传统的地面园林建设不同,屋顶绿化是一切脱离了地气的绿化,由于没有土地成本,它也是城市最节约的绿化方式。但同样的,屋顶绿化也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被绿化的建筑物本身需要符合一定的硬性条件,如西安就规定建筑物必须满足建筑安全、在7层以下、高度低于22米、竣工时间不超过20年、屋顶坡度一定要小于15度。其次,实施屋顶绿化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具体的操作实施,都必须符合规范。屋顶绿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般会包括隔离过滤层、蓄排水板、阻根防水层等,每一项都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可能会发生渗水的情况。再次,实施屋顶绿化不能忽视民生关怀。屋顶绿化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后期养护其实更加关键。绿化植物的防水、抗旱、防虫,建筑物的承重、防漏,以及居民的参观、安全问题都需要充分考虑。屋顶绿化项目需要多方位统筹、系统性操作。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都有所行动,纷纷为屋顶绿化项目打出样板。北京市延庆区近日出台了《推进屋顶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6年-2020年,作为首批屋顶绿化示范单位的延庆区每年将完成屋顶绿化面积2000-3000平方米,到“十三五”末将完成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陕西西安自2011年以来,屋顶绿化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目前已实施立体绿化475处,“空中花园”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浙江省宁波市也已启动《宁波城市立体绿化实施细则》的编制工作,要一改之前的“缓速前行”,让屋顶绿化建设“加加速”。据悉,《细则》或将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对愿意进行屋顶绿化的居民进行奖励,鼓励居民“模仿”,形成屋顶绿化建设氛围,推广屋顶绿化;对一些具备条件的新建筑,则在屋顶绿化方面给予补助,以调动开发商积极性。杭州市也表示,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城区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准备在接下来的5年(2016年到2020年),在城区具有绿化条件的公共设施构造物的立面全面进行绿化覆盖,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新增屋顶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
早在2015年,金华市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就提到:“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绿化活动,主动发动社区以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组织居民参与居住区绿化养护和绿地保洁工作。要积极引导居民开展窗台、阳台绿化和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立体绿化活动,进一步美化居住环境”。可见,屋顶绿化已经被纳入城市绿化整体行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