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建成森林城市,金华发力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这些都是金华闪亮的城市名片。上周,我市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争创下一张城市名片———国家森林城市,这是国务院开展全面清理整顿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后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被视为体现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程度的“代名词”,这也给我市森林城市建设吹响了冲锋号……
梅园工地:栽树工人很细心
春无三日晴。在市区武义江畔的梅花公园建设工地上,施工员潘志云说,这种不刮风就下雨的天气使其变成了“急性子”。
“不急不行,这两天风大,树苗刚种下去,下过雨后泥土很容易松散,不抓紧固定好,容易被吹歪,有的会直接被吹倒。”昨天午饭一过,潘志云又忙着安排工人给刚刚栽种的刚竹搭建固定网。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梅花公园是一座以蜡梅为主题的开放式、多功能公园,按照施工进度要求,梅花公园要在4月20日之前验收完工,争取“五一”期间对市民开放。整个工程按区域分三个标段,其中潘志云所在的Ⅱ标段已经完成了主体框架建设,正在进行装修和苗木栽种。
在梅花公园一角,2万多棵刚竹在前天种下。昨天早上6点半,工地就组织了六七名工人开始劈毛竹、剪铁丝,搭建固定网。“拖不得,你不晓得待会刮风还是下雨,刚竹要是被风吹倒了,不仅影响存活率,还拖延工期,前面的活就白干了。”工人俞师傅一边拧着手中的铁丝,一边跟记者说。
前头固定网刚刚搭好,后面潘志云马上就要进行检查。“2万多棵刚竹,要确保每一棵都被固定过,这样就算刮再大的风也不怕。”
除了刚竹,其余的如水杉、银杏、樟树等树种,工人们都一一进行加固。本月底,作为公园特色的一批蜡梅苗木也将运抵工地安排栽种。
“我们金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一些指标已经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但是在公园的档次和布局上还有一定距离。这些腊梅以后都是金华城市的宝贝,以后金华的公园变漂亮了、档次提高了,来玩也舒服!”潘志云说。
创建“森林城市”,金华要“补课”
2月16日中午,记者来到市林业局时,绿化造林处处长翁正辉刚刚下乡回来。
翁正辉介绍,森林城市创建标准中要求,30%以上的行政村要创建成为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而目前,市本级1000多个行政村中,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只有70个。
“创建森林城市是我们金华赶超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环境上的赶超,这方面金华有底子、有基础,但也要‘补课’。”市林业局局长吴国平说,近几年,我市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市本级2013年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2015年前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这会让金华的人居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据了解,我市现有林地面积912.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44%,有近70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等,生态优势在省内属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在森林城市创建上,金华却没有同等名次。目前在全省11个地市中,杭州和宁波已经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另外有4个地市已经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并且正在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包括金华在内,眼下我省只有两个地市还没有申报省级森林城市。显然,金华需要“赶超”。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这16字是我们争创森林城市的美好构想。”采访过程中,吴国平向记者勾画起了他想象中的森林城市,“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受惠,让大家享受好山好水好空气,这需要每个人参与,一起爱绿护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