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1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资金、土地、科技、人力、政策等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设施农业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建立一批规模化、高质量、高效益的设施农业产业基地,使之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业态之一。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力争全市设施大棚栽培面积达到18万亩,新增8万亩,其中市区新增2.5万亩;喷滴灌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8万亩,新增10万亩,其中市区新增2.7万亩;山地竹林、经济林设施栽培面积5万亩;设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部饲养环节使用设施的比重达到90%以上;水产设施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设施农业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重点
根据气候、资源、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
(一)蔬菜设施方面:重点发展标准钢架大棚、新型覆盖材料、连栋大棚、喷滴灌设施、诱(杀)虫装置、防虫网以及工厂化育苗、大棚适用耕作机械、储藏保鲜加工设备等配套设施装备与技术。
(二)果品设施方面:重点发展连栋大棚、避雨棚架、喷滴灌设施、果园耕作机械、害虫诱杀灯以及果品商品化分级设备、储藏保鲜设备。
(三)茶叶设施方面:重点发展茶园耕作、修剪、采茶、加工等机械装备与技术,喷滴灌设施、防冻设施、害虫诱杀灯、供水系统等。
(四)畜禽设施方面: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畜禽舍,配套供料、供水、供电、防疫消毒设施以及控温、控光、控湿、控蚊蝇、喂料、挤奶、贮奶等自动化设施,排泄物处理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五)花卉苗木设施方面:重点发展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基质与容器栽培、工厂化育苗、喷滴灌、控温控湿、供水、冷藏保鲜、花卉环保种植等设施装备与技术。
(六)食用菌设施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化菌包(或培养料)生产线,菇棚、高压灭菌锅炉、高效节能灭菌设备、粉碎机、拌料(翻堆)、装袋机械、冷库、初加工烘干设施设备等。
(七)笋竹、中药材设施方面:重点发展大棚设施、基质栽培、喷滴灌设施、供水系统等设备与技术,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等田间作业机械,清洗、烘干、切片等初加工机械与技术。
(八)特色水产设施方面:重点发展大棚、温室及其附属设施、标准渔塘建设改造、池塘环境友好养殖配套设施,工厂化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自动化测控体系和配套养殖技术。
三、工作措施
(一)科学编制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按照整体布局、重点推进、统筹兼顾、经济有效的要求,围绕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水产养殖八大农业主导产业,结合各地发展实际,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引导生产经营者利用低丘缓坡、中低产田改造等途径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大力推进设施与农艺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维护、易操作的农业设施装备。加快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域特点的设施农业装备,特别是要加强设施农业生产障碍治理研究。引导本地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开发简便易行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促进农艺与设施相配套。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开发和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生产新模式,加快推广水旱轮作、稻鸭共育、水禽旱养等新型种养模式以及畜禽规模生态养殖、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三)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和服务。以省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实验园为基础,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集中精力抓好一批设施农业的示范点建设,树立一批示范样板。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等涉农载体,大力宣传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典型,激发农民的创业意识。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新型农技推广组织,增强设施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努力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格局。
(四)加大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财政投入。市区每年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财政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扶持高标准联栋温室、钢架大棚、微蓄微灌微喷、畜禽和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模经营大户进行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开发以及农机购机补贴等。推动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加快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业设施的抵押贷款机制,拓宽设施农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提高补贴比例,引导设施农业主体积极参保,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建立责任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涉农各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保障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土、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改革、科技等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