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吉天林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梁一品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他的竹林里‘种’出酒来了”。我将信将疑,竹筒装酒见过,竹子里面“种”出酒来,闻所未闻。
好奇心驱使我随着他的脚走向竹林,进入林子一看,与其他竹林没有任何区别,更看不到、闻不出滴酒之味。便随口问道:“哪里有酒?”他神神秘秘地指向一株老毛竹说:“乾坤在此,一试就知”。只见一位工作人员在竹竿上用手敲了敲,接着用工具在竹子上打起孔来,一眨眼,竹子被钻出一个小孔,一股微微发黄的液体从孔中流出,带着淡淡竹子青香的酒气迅速向四周扩散。
竹子里面种出酒来,新鲜!神奇!梁社长不紧不慢地说:“竹子里面种酒,这是一项新发明,创始人就是我身边这位。他是鄣吴镇鄣吴村的陈立新,我这里是一个重点生产基地。具体技术上的事,你还是问陈总比较好。”陈立新接过话茬:“搞这项技术,我已经做了很多年了。特别是在我们安吉农家乐日趋成熟的背景下,顾客已不再满足于农家菜、农家饭了,竹筒菜、竹筒饭也深受欢迎,饮品上也有新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农村里的烧酒种到竹子里面去了。当我把这个想法跟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说,他们都觉得可行。他们列举出诸多实例,有的说加饭酒怎样封装,有的说封缸、绍兴老酒又是如何保存,还有的说国外的高品质红酒,要放在橡木桶里多少年。他们还一个个给我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顺着朋友们的好意,我一边开始琢磨用不同酒精含量的白酒在自己的竹林里试种,一边走出去向学校的老师、酒厂的老师傅们请教求学,还买来竹筒酒自己品尝,从口感上体味装酒与种酒之间的差别。就这样折腾了3年多,直到2008年特大冰冻雪灾之后,开始理出一点头绪,并开始小规模试‘种’取得成功。2013年我拿着种出来的‘竹胎酒’专门到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做了测试分析,结果各项技术指标都非常令人满意” 。检测结果还表明“种出来的酒,除了颜色微微发黄外,酒香中带着淡淡的竹子青香,酒精度由种进去时的60度,经长年累月分解、挥发只有37-38度,口感上第一次进口略带苦味;在营养成份方面,增加了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黄酮、维生素等微量元素,适量饮用,对高血压、咽喉炎、糖尿病、心脏病等病有一定的预防保健功能”。
他接着说:“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国家发明专利也已进入实质性审查程序,规模化种植已近1000亩,主要集中在鄣吴和天下银坑两个基地,年产量达到10万筒。竹酒种植,要选当年生新竹,地势要选择背阴面,时间在5-10月之间,种的时候在竹节上部种进去,依靠其纤维组织自然愈合、密封,每节竹子里种1000克,每株竹子从地面向上4-5节处开始种,隔节种入,一般种7节为好”。“这项技术是借助竹腔存储、氧化、酶解,核心是配方比例,还有种的时间、种多少量。如果这些做不好的话,竹子就会受伤直至枯死” 。
“酒种到竹子里面之后,管理上有什么要求吗?”“同常规竹林一样管理,该砍的竹子照砍不误,该挖的竹笋都可以挖掉,完全在纯自然状态下,不需要特殊的管护”。
竹子里面种酒,不仅可以提高酒的品质,而且能够解决玻璃瓶装给运输带来的麻烦,大大节省能源、材料,在清洁、环保等方面都能给我们带来实惠。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竹农,尤其是近几年竹材价格连续下滑,竹产业出现萎缩的形势下,利用竹子种酒,这也是一条自主创新,拓宽竹农增收的新路子。梁社长给我算了一笔账:“竹材现在只有30元/50公斤,一支毛竹不到10元钱;一支种7筒竹酒,纯利在1000元上下,一亩竹林每度只要种上10—20支,年均效益就能达到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