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2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在福建省漳州市的东南花都花园隆重举办。5天的展期,每天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人群,陶醉在花鸟鱼虫和各种植物组装成的美丽画卷之中,流连忘返。人们一边欣赏着美丽的花卉,一边采购着心仪的产品,乘兴而归。
本届花博会的主题是打品牌、拓市场、促发展,除了举办历届中国(福建)花王精品展之外,还集中展示了海峡两岸的花卉新品种、特色苗木以及相关花卉文化创意产品。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展示种类更多、更靓,品种更新、更优。
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7届。年年举办花博会,今年有什么不一样呢?请跟随《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一起去看一看吧。
第一个不同之处,是展示区域从展馆内拓展到了展馆外。往年的花博会,所有的花卉产品,全部集中在一个展馆内进行展示。今年,除了在一号展馆内展示国兰、洋兰、杜鹃花、鲜切花、水仙花、药用食用工业用花、盆栽花、仿真花、插花花艺、种子资材、金鱼等精品之外,还把展示展销活动扩展到了展馆外的东南花都展览园区。在户外的展览园区主要展示高大的山茶花、各类观赏苗木、大型盆景、萌宠的多肉植物、大型根艺、各种大小赏石等。这种拓展,让参观顿时增添了辽阔感,叹服其规模宏大。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创新了花博会的运作方式。将原来的单纯展出,改为展销结合,以销为主。别看这一个小小的变化,它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参展商,也更大限度地吸引了参观者。以前,再好看的花卉,再美丽的东西,只能看,不能摸,更不用说带回家了。这一次,不但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而且一旦看中了哪个产品,你还可以把它买回家。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之后,增添了不少的吸引力,好多原来不打算来看的顾客过来了;原来只展不销,对企业而言,除了能扩大点影响力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可言,很多企业觉得是负担,参展的积极性不高。这次不但展示产品,还能销售产品,很多企业来了精神,参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个小小的变革,实现了买卖双方即访客与厂家的双赢。正因为这个原因,本届花博会创造了3000家花卉苗木企业参展的空前规模,参展产品达到了二十三大类5000余种产品的历史纪录。前来参观的人数也是空前的。
第三个不同之处,是拓展了参展范围。前16届花博会,代表大陆方面参展的企业,主要是福建省的本省企业。今年不同了,不但有省内企业,还有外省企业参加。江西省、浙江省均派出一些企业前来参加展示展销,海峡两岸的代表性更加广泛了。记者在这两个省的企业展示区采访时看到,他们个个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很满意有这样的展示展销机会。
第四个不同之处,是延伸了花卉产品展示展销链条。往年主要以展示新型观赏花卉为主,今年除了主打的观赏花卉新产品之外,还扩大到了花鸟鱼虫、根艺赏石、雕刻盆景、插花花艺、书画作品、饮品食品等。不但展示展销花卉企业的一产(种植)产品,还同时展示展销他们的二产(加工)产品和三产(服务)产品。难怪展厅内外,产品琳琅满目,游人人头攒动。产品如此丰富,自然就增添了它的魅力。
第五个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评奖与拍卖环节。厂家参展作品,除了可以展示展销之外,还可以参与评奖。组织方聘请了一批专家,对八大类的1000多件精选出来的送展作品进行了评奖,共评出金奖49件、银奖129件、铜奖209件。让这些参展企业不但收获了金钱(销售产品),还收获了荣誉。组织方还在一号展厅入口处设置了拍卖平台,聘请专业的拍卖师对一些经典名品进行拍卖,共拍卖出12件花卉艺术精品,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扩大了他们产品的影响。
其实,本届花博会最大的不同点,是办展办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重大创新。前16届花博会,都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而这一次全部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福建省花卉协会独立完成。从发动到组织、从创意到策划、从招展到布展、从评奖到拍卖……他们干了所有活。前面所说的5个不同都是因为有这个最大的不同。难怪,在一号展馆的正中央——福建花卉协会成立30周年成就展示窗口内,他们能展示出如此众多的辉煌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