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市低谷以来,卖苗难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速生品种销售遇冷更是成为焦点:不仅价格大幅下跌,而且走量很少,甚至出现拔掉当柴烧的情况。很多人对速生品种发出了质疑之声,诉说着速生品种的种种不是,更甚者要把速生品种一棍子打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前些年热销的速生品种怎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笔者认为,原因首先是存量过大。这一轮苗市低谷的来袭,让很多树种价格大幅下跌,出现滞销,而速生品种也在劫难逃,少有坚挺的产品。可见,存圃量过剩是苗市低谷来袭的诱因之一,速生品种销售遇阻并非个案。
其次是使用不当。适地适树是我们做绿化工程的基本准则,而一些速生品种之所以遭到诟病,重要原因是没有适地适树。一些工程为了追求快速成景,在原本不适合某速生品种的地方大量种植,发生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武断地得出结论认定为这个品种不好。
笔者以为,速生品种本身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源出在人的身上。其实,每一个树种都是有适生区域和相应用途的,没有一个树种是从南到北都能种植的,也没有一个树种能满足各种需求。在适合其生长的地方栽植,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和功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速生品种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还能不能种速生品种?笔者认为,速生品种将来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除了长势快,见效快外,成本低也是其优势之一。例如,近两年随着廊道绿化工程的快速推进,速生杨市场非常火爆,即使苗市低谷,其价格仍稳中有升。近年来我国绿化量虽然有较大增长,但离国家发展需求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可以说,我们的国土绿化空间还很大。当然,都使用速生品种也不可取,绿化应该走“快、中、慢结合”的道路,速生、中生、慢生三类树种搭配使用。这样既能在较短时间内见效,整个绿地的服务寿命也会延长。另外,速生品种生长过程中耗水量较大,干旱地区要慎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速生品种用量是明显过剩的,这就需要广大种植者积极转型或减产,通过量的调控实现供需平衡,这样做虽然很痛,但对速生品种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
无论绿化、用材还是生态治理,速生品种不会也不能被彻底摈弃,我们是需要速生品种的。一是社会真实的需求。例如,我们的造纸、板材需要大量的速生品种,速生品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足量的木材。二是我们的农田林网、防护林、绿化廊道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速生品种。试想,我们的防护林如果五年都长不起来,发挥不了作用,老百姓作何评论呢?生态效应还能凸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