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细

磐安借“林业+”变身“绿富美”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9/30  

   “地上揺钱树,林下聚宝盆”,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特产品、森林文化……浙江省磐安县走出了一条长短结合、立体开发的“林业+”生态富民之路。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磐安利用丰富的林地、林间资源,发挥林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带动力大的特点,让林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在融合中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磐安,打造成多元化发展的“绿富美”。

 搭“林业+”快车

 抢产业商机

 “林业+果业”模式。种果树不仅是在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更是在维护生态、促农增收。磐安县坚持将发展果业与改善生态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思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项目资金上优先支持,实施“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林地股份制改革,促进低丘缓坡、园地、山地等规模流转,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建设。

 目前,磐安已流转林地14万亩,建成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林业精品园区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50多家,发展经济果林13.9万亩,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体系。

 “林业+药材”模式。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当地药农利用林地资源丰富和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森林荫蔽条件,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主要种植铁皮石斛、桔梗、白术等品种,其中林药间作面积3万多亩,产量1万吨,产值5.18亿元。

 泰丰生物科技公司在海拔900米的黄檀林场投资150万元,以大盆栽培方式与阔叶林、针叶林间作方式栽培150亩三叶青,亩产可达50-70公斤,亩产值10多万元。

 “林业+食用菌”模式。在拓宽食用菌产业生产空间方面,磐安加强野生菌类资源保护和原生菌人工培育,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下湿度大、氧气足、光照少的特点,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磐安大力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培育平菇、香菇、木耳、灵芝、羊肚菌等食用菌,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创新栽培模式,大力发展林菌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有种植户32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人均收入1.6万元。冷水镇菇乡食用菌合作社,利用70亩桑园套种黑木耳,每亩种植5000袋,亩产干木耳300公斤,亩产值2.4万元,种菇还不误种桑养蚕,两项收入达2.8万元。

 “林业+畜牧”模式。根据“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思路,磐安按照规定划分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的范围。利用林下空间和特色畜禽品种,引导农户发展以土鸡、七彩山鸡、山羊等为主的林畜经济;利用宜养区域内的闲杂地、荒山荒坡等非农用地,发展林下养殖。

 抓电商契机

 显文化优势

 “林业+电商”模式。互联网时代,电商是功能性产业,林产业、林产品只有搭上电商快车,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磐安县抢抓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契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发展村级服务网点,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商务模式结合起来,推动林特产品进入电商平台销售,提高电子商务渗透率。

 目前,全县共有阿里巴巴诚信通1000余家,涉网企业约2300家,实现网络零售总额7.2亿元,以木制品为主的工艺美术类企业,涌现了远航工艺品、流星家居等100多家企业(网店)。浙江蜂儿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联合,开通新华大宗香榧现货挂牌交易系统,有效拓展销售渠道,自2014年10月开通以来,已交易香榧22630万手,成交额799.7亿元,实现香榧交收22吨。

 “林业+文化”模式。生态文化对绿色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驱动和催化作用。林业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途径。磐安县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充分发挥“山为骨架、水为肌肤、森林为根、文化为魂”的文化特色,挖掘森林、民俗、花、茶、药等文化内涵,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茶文化博物馆、中药材博览馆,引进发展影视、书画等文创产业,全力推进“江南药镇”“茶场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不断丰富森林文化,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县有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花台山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各1处,各类博物馆3处,影视拍摄基地10处,省级书画摄影创作基地12处,生态教育基地5处。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森林氧吧”。磐安“空气罐头”成为新的森林旅游特产,远销国外。

 聚绿色旅游

 谋多元需求

  “林业+景区”模式。山水磐安,森林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古迹荟萃,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磐安围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定位,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考等森林旅游产品,引导林农以租赁、合作、入股等形式,开发以林果游、林茶游、林花游为主题的森林景观,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玩雪”的森林特色旅游。

 全县已建成百杖潭、十八涡、舞龙峡、灵江源等十多个森林景区,青梅尖森林休闲区、东川千年香榧古树群、云山千亩银杏林等十大森林休闲观光地,六十田天然阔叶林获“浙江最美森林”称号。高二乡通过森林抚育、林相改造、补植造林等综合措施,培育了万亩“杜鹃花海”,建成了七仙湖湿地公园。昔日的穷山头如今成为磐安森林旅游的“金名片”。

 “林业+养老”模式。磐安有林区域135万亩,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连绵的绿色森林不停地释放着负氧离子。相关数据显示,大城市的负氧浓度一般为每立方厘米0-1000个左右,而磐安境内平均值超过1630个,一些林区高达1.8万个。负氧离子含量越高越利于健康,可见磐安特别适宜养生养老。

 全县已建立养老机构13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8家。磐安主动契合老龄化时代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森林养老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东岩山庄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环境优、服务好,吸引了众多“候鸟式”养老的城里人,年收入50余万元。

 “林业+农家乐”模式。小桥、流水、人家……磐安363个村藏在大山间、隐在森林里,众多游客来到磐安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寻找童年的记忆、失落的乡愁。磐安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农家乐,制定金华市首个《农家乐等级划分要求》地方标准,以玉山台地农家乐集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农家乐的转型发展、组团发展、集聚发展,先后培育以林为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村(点)56个、森林人家370余家,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4000余万元,林农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

 “林业+乡村”模式。古朴乡村美在青山环抱,美在空气洁净。磐安作为省重点林区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实施“美化磐安”行动,提高森林质量,提升乡村发展环境,实现造林向造景、砍树向看树、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变出了乡村“绿富美”,走出了一条“不离乡也能就业,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之路。

 全县已创建全国生态乡镇19个,省市森林村庄70个,230多个村的2.5万农户享受公益林的“生态红包”,户均增收2400元。过去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游客趋之若鹜的度假胜地。尖山镇廷潭岗村以“南方红豆杉”和“台地田园风光”为主题,投资200万元建成森林村庄,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与居住,年均收入150余万元。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