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花卉网

网站公告: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凝聚全市园林花木企业家智慧力量,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 详细

走向园林绿化产业的新常态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6/16  

    近年,笔者到全国多个花木产区演讲或访问,经常遇到同行提出一个问题:“‘美丽中国’梦、‘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出几年了,为啥大部分苗木的价格还在下降,各位工程量也不见增长,部分地方政府多多少少还欠着银行和企业的钱......”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回忆一下前年苗木市场的热闹场面:

    2008年前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动下,各地政府纷纷立顶,这些项目大部分为公益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下的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并主要以向企业公开招标的BT模式运作。而这些项目大部分没有通过上级政府部门审批,也就是没有纳入正规的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当时房地产行业还十分红火,各地政府认为以出卖土地为主的地方财政收入应该能应付这些建设项目支出。

    在立顶热潮的推动下,井喷式的园林绿化工程量大大增加,到处一片繁忙景象。绿化苗木需求量大,苗木价格大涨,如米径40厘米的银杏,单价从2009年的3万元涨到2011年的10万元......如此形式,大大刺激了苗木产业的发展,业外资本也纷纷投资花木行业,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亩的苗圃不断涌现,使全国绿化苗木生产面积迅速突破2000万亩。

    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调控,造成各地大量建设和商业用地滞销,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立顶数量和园林工程量一落千丈,由此使绿化苗木需求量和价格一路滑坡,例如成都平原3年前单价1000元的速生金桂,去年秋天价额跌至200元左右。同时,中央“八条规定”的出台也使各地官员的行为得到约束。但全国范围已合计欠下20万亿左右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这样,我们在有些大型园林工程公司的季报或年报上看到几十个亿的应收款,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状况,对参与政府工程的公司造成很大损失:有的债权人不得不靠高息短期贷款维持生计;有的为求生存,大股东不得不丧失控股权的屈居小股东;有的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有的再借债形成三角债,到期还不了,只得跑路躲债......

    对于前几年热衷于扩大苗木种植面积的人来说,面积扩得越大,包袱越重。面对超低迷的市场行情他们只有望树兴叹了!非常态的“繁荣”也误导了绿化苗木产业的发展方向,拖累了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2014年10月,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是一个十分正确而又非常及时的决定!文件里有多条重要内容值得关注,归纳如下:

    一、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这一条规范了举债的权限和程序。)

    二、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措,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这一条规范了举债的方式,重要的是不允许政府有关部门向银行等金融部门贷款融资。)

    三、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强化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这一条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财政规划态度,延长至三年滚动财政规划,便于规划的合理实施。)

    四、要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下级政府断了向上边跑补贴资金的想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处理的强硬态度,反映出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性政府债务乱象的决心!)

    五、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对本地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作为第一责任人。(这一条说明各级政府领导对本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有着不可推卸的管理和偿还责任)。

  国家新财政预算政策的出台说明:

    一、20万亿左右地方政府性债务是要偿还的,如果债务无法偿还,就谈不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了。

  • 在新常态下,企业向政府讨回欠款有了政策依据和希望。
  • 中央政府决心把地方政府融资借款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表明对国家有关政策做到公开透明的决心!最近,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继续强调:“制定出台全面推进预算公开的意见,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预决算以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预决算除法定涉密信息外全部公开。”这可以让老百姓和企业对国家有关政策有准确了解,从而可对业务行为作出更理性的决定,降低企业对形式和业务的误判。同时意味着“失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会再次出现,将逐步建立社会各方面有序、平稳发展的“新常态”。
  • 规范化参与政府建设项目,对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可靠性与合法性有了政策判定标准。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消化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且不再会出现井喷式的建设工程规模。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逐步消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才会逐步恢复或加快。

    面对今年上半年各地到期的地方政府性短期高息贷款,中央政府采取了给出一万亿贷款偿还置换指标方法,就是把发放地方债券的指标批给急需要还款的地方,发放低息长期债券,但是,这笔地方性政府债务还是继续背在债务人身上,只是缓了一口气而已。

    国家新财政预算的出台,给新开展的各项建设以新的规范和实施保障。在各地出现的“公私合营”PPP建设模式中,就有实施项目要通过两条审核程序才能成立的规定:其一,项目是否“物有所值”;其二,项目资金是否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这样,就解决了“通过上级批准”和“资金来源明确”这两条最根本的问题。

    如今,我们应该用适应新政的新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来思考问题和指导行动。从陆续颁布的多个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到本届政府将继续针对各种弊端进行深化改革的果断和决心。在新常态下,希望与各地政府合作的企业,应该认真学习中央政府有关新政策的文件,不能只低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吸取非常态时期的教训,做好自我保护,迎接逐步到来的“美丽中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新热潮。

    作者:朱廷朴     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副秘书长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 金华花卉网     技术支持:金华八婺网络有限公司     浙ICP备14012986号
主办单位:金华市园林花卉技术研究所     金华市园林花木行业联合会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北街615号
电话:0579-82386789      E-Mail:jhhh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