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华市旅游局获悉,近日金华市政府发布《金华市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下一步金华市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加快大金华山旅游开发,串点连线成片,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合力打响五大旅游品牌,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服务千亿产业,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2014年,金华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20亿元,旅游经济实力全省排名第5。到2017年,力争国内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达到两天,人均消费提高到1100元以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6%以上和20%以上,力争全市旅游接待总量超过9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20年底,力争达到1800亿元。
深化旅游改革开放
一是支持旅游改革试点。推进武义县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各县(市、区)在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特色培育、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以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创建为载体,结合中心工作,打造绿色旅游业。二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要求,强化旅游部门职能,适应旅游新常态。积极探索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区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发展中介组织,在强化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及质量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扩大旅游开放。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民营资本全面开放,吸引浙(婺)商回归投资旅游重大项目,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促进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国(境)内外知名旅行商、旅游集团投资金华旅游业。到2017年,争取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央企、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金华旅游产业。
优化旅游目的地体系
一是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八大主题精品旅游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优秀国际旅游目的地、优秀县域旅游目的地和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争取2~3个县(市、区)进入全省旅游总投入和旅游总收入均超过100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行列;3~5个旅游区进入全省优秀旅游目的地行列。二是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分别重点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及全省绿水青山品牌旅游线;重点建设全省特色主题旅游线。推进相关景区连点成线、聚点成块,逐步形成全域化、多元化、大众化的精品旅游线路参与全省区域旅游合作。点线面结合,着力培育、推广古婺文化游线、影视文化游线、特色购物游线、温泉养生游线、文化朝圣游线、乡村生态游线等10条浙中旅游精品线路。
开发建设精品项目
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发展平台。发挥旅游产业集聚区的集聚辐射效应,全面推动旅游休闲度假功能、资源环境整合功能、旅游产品培育功能和开发管理服务功能提升发展。加快推进金华山旅游度假休闲区、金华仙源湖度假区、金华三江六岸景观游览区等开发建设,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县(市、区)申创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力争到2017年,各省级旅游度假区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全市旅游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二是开发建设一批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市区老石桥生态休闲度假村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实施推进景区创A工作,力争到2017年,新增国家4A级景区5家以上,培育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精品特色景区5个以上。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文化古镇古村保护利用。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利用古镇古村,统筹利用惠农资金,推进古镇古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统乡村风貌保护,策划、包装、建设、推出一批“国际研学旅游古镇(村)”,力争到2017年,建设“国际研学旅游古镇”3~5个,建设“国际研学旅游古村”10~15个。二是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区。引导规范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建设,完善绿道休闲服务功能设施,将生态绿道建设成为浙中城市群休闲旅游的精品项目。到2017年,力争培育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1~2个,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3个,培育特色小镇10个,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15个,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和特色民宿30~50个。
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供给。立足旅游市场新需求和消费新特点,加大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力度,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到2017年,力争创建文化旅游示范区4~5个、研学旅行基地4~5个、特色文化主题酒店4~5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10~15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10个、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含优秀项目、精品线路)8~10个、中医药养生养老示范基地8~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8~10个。
提升旅游整体品牌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各类重大活动,充分挖掘和展示“千古风流 信义金华”的城市形象内涵,切实增强金华旅游品牌影响力。改进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借助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营销全覆盖。积极打造旅游展会和节庆活动品牌,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和宣传以金华传统文化为内涵、以特色旅游资源为内容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参与全省“海上丝绸之路”等旅游线路。加强与大型旅行社企业的合作,增强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金华旅游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支持旅游企业扩规模、强实力、创品牌。加快培育引导横店影视城等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上市,力争到2017年,横店影视城成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旅游集团。积极培育一批旅游规划设计企业、旅游创意企业、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及旅游服务外包企业等新型旅游企业。到2017年,争取培育市级以上知名品牌旅游企业10家、新型特色旅游企业50~100家,旅游企业总量达到500家以上。
优化旅游服务设施
一是优化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力支持义乌机场完善国际空港服务功能,增加国际航线和航班,加快建设横店通用机场,积极推动“高铁+新能源自驾”服务网络布局建设,推广应用新能源自驾车200辆以上。加快通景公路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加快完善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点的旅游咨询和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全市各地中心客运站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集散中心,大力拓展客运站的旅游服务功能。持续深入实施旅游景区提升行动和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改造提升一批通景公路,新建或改造三星级水平的旅游厕所100座,新建改建旅游景区停车位1万个。加强防洪防台等应急避灾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充分融入并借力携程网、同程网、腾讯等网络龙头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努力扩大我市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配合省旅游局完成以“一网一库一线一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力争特色酒店、高等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实现Wi-Fi全覆盖。加快建设旅游电子政务和旅游产业监管系统,重点建设高等级景区的游客流量监测系统、旅游安全监管指挥系统。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试点工作。支持各县(市)创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城市。到2017年,力争全市旅游企业在线交易规模达到1亿元以上,智慧旅游企业达到20家以上,创建智慧旅游示范城市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