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欠款”之风一直扰乱其中,近几年更是出现了不少恶意拖欠的现象,明明手上有钱但就是不肯结账,一句“过几天再付款”让供货商十分无奈。有人说采取不给钱就不发货的方式,但放眼整个业内,能说出此等“豪言”的供货商又有几家。
采购商通常会凭借自身的销售能力与供货商谈条件,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颇为常见,有些采购商在拿到货后便开始拖欠货款,不少供货商在苦追无果的情况下,通常是只能自认倒霉。为何供货商不能保障自己的权利?因为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产品及品质没有信心,对销售渠道是否通畅没有信心,自然不敢得罪为其分销的采购商。
供货商要摆脱劣势的局面,敢于对采购商的“讨价还价”和恶意欠款说不,那就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提升自身方面下功夫,这样才有底气。
首先,供货商应不断提高产品品质。近两年,行业低迷期艰难徘徊,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产品品质成为大家公认、也是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在2015年销市场上,高品质货源不但能够一直维持高位,而且销售渠道畅通无阻,采购商反而要亲自登门找货,真正做到了“一货难求”。如果供货商的产品都能达到如此水准,还怕采购方不给钱吗?
其次,完善供需双方的合作形式。国内花卉产业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很多合作方式不够完善,让失信之人有机可乘。在双方合作之初,一些小额交易采取签署书面合同的方式并不多,更多的是达成口头协商便开始付款供货。对于供货商来说,采用这种合作方式等于放弃了自身的保障,赖帐之人自然有机可乘。
再次,改变传统模式,尝试拓展新兴渠道。供货商之所以忍让采购方的欠款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销售渠道受限,同时在销售模式上过于传统和保守。做惯了集团消费订单的供货商,主要依靠下游客户为其分销,虽说目前此等方式销售可,但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可取,打通更多销售渠道,才能让自己更具主动权。
此外,在整个行业挥师进军家庭消费领域的当下,花卉产品紧盯年宵和节庆销售已成为过去式,充分开拓和利用电商平台、商朝及花园中心等新兴销售渠道,扩大日常消费,降低年宵集中销售的压力,对于生产商来说,也可有降低欠款风险。
说到底,是市场供需变化影响了供货商和采购商之间的博弈。砸这场博弈中,供货商只有做好自身功课,才能挺起腰板。当供应商手握出色的产品,拥有更为多样的销售渠道时,还会因为卖货无门而忍受采购方的恶意压价和欠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