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一时间,“史上最强禁止基本农田种树令”的消息甚嚣尘上。
苗农受“偏爱”
纵观之前的执法情况来说,我们苗农还是受到相关部门“偏爱”的。同样是占用基本农田,建房、挖土挖沙等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有些甚至被依法拆除,给予当事人相当数量罚款。但有的地方基本农田种树问题持续多年,始终无人过问,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苗农受“偏爱”的原因也不难解释。一方面,种树栽树本身就是绿色环保行为,道路两侧统一栽植树木,也是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效果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农民种地赚钱难,外出打工又会导致土地荒废,自己种上树或者租给承包户种树,还能给家庭带来一份收入。
从这些角度来说,种树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因此,有关部门本着善意,对基本农田种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基本农田为什么不能种树?
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只有保障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国家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确认,规定了基本农田内不能种树。
《土地管理法》第36条规定,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提出了做好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明确提出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
已在基本农田内种树了,怎么办?
在基本农田里种了树应当如何处理,一直是执法人员面对的大难题。无论是从粮食安全层面,还是从法律层面上,不难看出,基本农田是不允许种树的。但在实践中,除了杨树、桉树、构树等明令禁止在基本农田内种植的林木外,种树一般不会破坏耕作层,而且耕地种树是将土地现状从耕地变为林地,两者均属于农用地,不算改变用途。因此法律未对其设定行政处罚。
对于本通知印发前已经种植的,通知指出,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组织认定,能恢复粮食作物生产的,5年内恢复;确实不能恢复的,在核实整改工作中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并按要求补划。
国务院办公厅还明确了“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这一就意味着,如果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植树且不恢复的,不仅要调出基本农田,种植户将不能再享受粮补;而且因违规造林,也享受不到造林补贴。如涉嫌违法,还将承担法律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