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残联近期举办的残疾人创业产品展示会上,家住婺城区沙畈乡回坑村的残疾人梁樟风栽种的红豆杉吸引了大批市民抢购,仅当天销售额就有4000多元。
提到当天的“战绩”, 梁樟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还有左手,身体也很棒,只要卖力干活,一定能把红豆杉越种越好,闯出一片天地……”
“她总说自己是正常人,不需要特殊照顾。”妻子坚强的意志让丈夫付维根感到欣慰。
梁樟风今年47岁,从小在农村长大,没读过什么书,婚后和丈夫一起出门打工,日子过得不宽裕。3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不小心,右手卷进机器链条中,食指和中指当场就断了。”
梁樟风说,十指连心的痛至今还心有余悸,养伤的日子也曾因种种生活上的不便而一度意志消沉。“想做饭,可左手却不能麻利切菜;冬天洗衣服,伤口好几次裂开;去工厂求职,经常吃闭门羹……”
后来,看到丈夫一人辛苦为家日夜奔波,梁樟风选择了重新振作,开始自主创业。
1996年,梁樟风从亲戚朋友那借了2万元买了1万多株桂花树苗,开始种苗木。“当时资金紧缺,拔草、浇水、锄草,只要是自己能干得动的活,她坚决不雇人干。”梁樟风说,虽然平日里细心照料,可由于缺乏经验,桂花树存活率并不高,效益很差。
正当一筹莫展时,2001年秋季一天,梁樟风出门散步,一抬头看到山上红豆杉树枝条上挂满了红通通的果实,灯笼似的十分美丽。“村里古树较多,仅红豆杉就有10多株。”梁樟风打听后得知,红豆杉四季常青,树形美观,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红豆杉果成熟后,常常掉落一地,白白腐烂掉很可惜,或许我可以尝试自主栽培红豆杉树苗。”此后,梁樟风每天5点钟起床,走1个多小时山路,到山上去捡脱落的红豆果,由于只有一只手,速度很慢,经常一捡就是大半天,可多的时候一天能捡4000多粒。“回家后去皮、取籽、洗干净,晾干后铺上泥沙保温,到第二年再播种。”
说干就干,梁樟风立马花4000元建了一个大棚,自学栽培技术,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在自己细心管理和照料下,红豆杉种子发芽率达到了90%,后期长势也很好。随着经验日积月累,梁樟风逐渐扩大了栽种规模,目前,已种有红豆杉30亩,长的有14厘米,短的有3厘米,还有各种规格的盆景。
红豆杉面积虽然越种越大,可近年来,市场上种红豆杉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回坑村地处偏远,销路不畅,梁樟风的红豆杉变得越来越难卖。梁樟风说,残疾人创业不容易,她还是会坚持下去。市残联正在帮她联系打开销路,但她还是需要自身努力,不能只是等待。她听说来料加工可以赚钱,她准备在种植红豆杉之余,接一些来料加工的活。“自己也不是太懂,但在摸索中前进,不怕挫折,肯定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