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是个宜居城市。”在平时与人闲聊或采访时,记者常常听到本地市民和相当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样说。近年来,金华多次获得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荣誉。说到“金华宜居”,许多市民的体会是:金华不仅是一个和谐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城市。看看金华市区一些大型公园里日渐遮天蔽日的树林、街头越来越多的片状森林和越来越多的绿色,以及公园里日渐增多的各色鸟类,还有时不时从江面上掠过或栖息在江滩上的白鹭,就可以佐证金华市区的生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
目前,市区正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市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4.06万亩,绿地覆盖率达38.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2平方米;市区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1513个/立方厘米,空气污染指数良好以上天数达到93.8%,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9年保持100%。近3年来,市区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38.9亿元。
市区大型公园
风格各异的城市“森林”
公园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在净化空气、滞尘、防噪音、调节小气候、降温、防风引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区在建设城市公园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些大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只要是不下雨的日子,每天早晨或节假日,都有很多市民到市区婺州公园、八咏公园、假日公园等公园里跑步、跳舞、练拳、舞剑或三五成群聚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婺州公园树木多,是个天然氧吧,我每天早晨要到这里跑步,晨跑后会让人感觉整天都神清气爽。”日前,记者在婺州公园采访时,遇到了家住婺州街的张先生。他说,为了能呼吸婺州公园这个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他每天早晨开车到江北,到婺州公园里跑步。
“婺州公园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只是利用江滩上的建筑废土堆稍作改造,种上一些树木,修建了沿江防洪堤,就算是一个公园了,这个公园早期被人们称为‘火腿公园’。后来公园曾进行改造。2004年,原婺州公园与儿童公园合并,并进行全面改造,拆除了一些建筑物,包括两幢园林职工旧宿舍,用以扩大公园绿化面积。这次改造,婺州公园还拆除了全部围墙,使婺州公园成为全面开放的免费公园。目前婺州公园占地8.3万平方米。”市园林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荣庭对记者说。
婺州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有大片森林,其中一些大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下的。“公园里最早一批种下的樟树、银杏等,在刚种下时直径不过五六厘米或七八厘米。几十年过去,它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现在这批树木多数胸径已达30厘米以上,有的大樟树胸径已达五六十厘米。鸡爪槭树(又名鸡爪枫)是一种生长较缓慢的树,目前婺州公园门口最大的一棵鸡爪槭树的胸径已有30厘米左右,树材价值达20万元以上。”张荣庭说。
八咏公园、假日公园、清风公园等,也都是占地面积较大的公园。其中,八咏公园位于婺州公园以东的江北沿江绿化带上,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与婺州公园的古朴园林风格有所不同,八咏公园在创意和布局上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园林元素,公园里的树木按生物多样性原则种植,以片林、疏林、草地景观为主。
如果说婺州公园是江北的一个天然氧吧,那么假日公园则是市区江南的一个天然氧吧。占地约11万平方米的假日公园内有茂密的森林和大片湿地,它们曾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浙江省预检组成员备加赞赏。据介绍,假日公园所在地原先是金华开发区的一个义务植树基地,2000年这里开始建公园。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原先所种法国梧桐、樟树、湿地松等树木都得到了保留,后来宾增种了樱花、海棠、合欢、桂花、广玉兰等景观树种。2009年,假日公园进行提档改造。改造后的假日公园与月亮湾公园打通,建设部门还在两公园之间修建了一条长达数公里、适合骑自行车游览的绿道。如今,假日公园内森林成片,每天有很多市民到这个天然氧吧里健身、休闲、娱乐。
街头片状“小森林”
成为净化空气的“绿肺”
近几年,为美化、绿化市区环境,市建设部门利用市区一些十字路口(或三角带)及街角空地、原先市民常乱倒垃圾的场所建起了许多片状“小森林”,这些“小森林”在美化街景的同时,也成为市区的一块块“绿肺”。比如,2012年7月底,市园林部门在市区五一路与解放西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建起了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小公园———旺角公园,公园里搭建了葡萄架,种植了香樟、桂花、银杏等多个品种的树木。旺角公园建成后,不仅改善了周边环境,也让附近居民有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通济桥北引桥的东边也有一片小森林,如今小山坡上的桂花、银杏、广玉兰等树木郁郁葱葱。这片“小森林”建成于2010年1月,占地3000平方米,是市园林部门在市区建造的第一个街头“小森林”。在这片“小森林”建成之前,这一带是闲置多年未拆的破败房子,也是一块卫生死角。这里建成小公园并栽种大量树木后,街景变得亮丽了。此后,市建设部门、相关街道(社区)又陆续在江北老城区的文昌阁、将军路、人民东路与明月路交叉路口等地建起了小公园和片状“小森林”。
创建森林城市
丰富金华山水城市文化
金华是一座山水城市,自然风光极富特色,尤其是三江六岸风光旖旎。近几年,金华在创建“森林城市”、“园林城市”过程中,更加重视市情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突出金华森林文化的特色。其中,金华茶花公园就是市区森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茶花是金华的市花。金华茶花公园的前身是大黄山公园,经过几年精心打造,原本荒凉的大黄山变成了今日令人瞩目的茶花公园。茶花公园占地350多亩,是一个以茶花文化为主题,融山水、园林、花卉、建筑、展览等于一体的公园。公园内的景点均以茶花的名称或与茶花相关的诗句命名,富有文化内涵。茶花公园内栽种了数百个品种的茶花、茶梅和部分茶花物种共2万多株,另外还有桃花、樱花、白玉兰、紫玉兰、桉树等。公园内还有许多茶花浮雕、木雕、壁雕。作为市区一个特色专类公园,茶花公园的茶花文化十分丰富。
正在建设中的燕尾洲公园地处金华市中心,是金华核心城区“三江六岸”的又一个大型公园,总占地面积约75公顷。燕尾洲的洲头湿地一直以来呈现自然状态,据悉,这在全国各地城市中难得一见。据了解,燕尾洲公园建成后,作为洲头纯湿地地块将禁止人们踏入,以保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这也彰显了市区森林文化的丰富内涵。
“森林城市”内涵丰富,它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树林,还包括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近几年市区在创建“森林城市”和丰富金华山水城市文化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