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清晨,天还蒙蒙亮。穿戴好蓑笠、水田袜等护具后,老祝和村子里十余名年纪相仿的农友早早出了门。徒步行至不远处的十里荷花景区物种园,老祝一边走一边叮嘱身边人:“今天的活很要紧,半点不能马虎!”
老祝名叫祝学武,已年过六旬,是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祝村人。从上月起,老祝在十里荷花景区物种园得了份新差事——采花工。负责在每天上午10时前,将新鲜荷花采摘下来,经过修剪、保鲜、包装后,第一时间快递发给客户。
老祝口中的“要紧活”,是来自海南省国宾馆礼宾部的一笔订单。对方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订购了一批“金苹果”新鲜荷花,要求尽快发货,用于国宾馆的内部装饰。“武义元素能在海南国宾馆中有所体现,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前一天,物种园负责人王核接到这笔订单后在电话里叮嘱着,让老祝一行人早点开工。
清晨还是荷田里含苞待放的花苞,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便成了寻常人家中的精致摆设。通过线上销售,原本只能枯萎在田里的荷花如今有了新出路。受疫情影响,今年赏花游客少了,该镇不少荷花种植户尝试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以6元/枝的价格线上推销新鲜荷花,把过去游客进园赏花变为网上卖花送到家。
“这一试水反响很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每天都有500枝左右的订单。其中,淡黄色的‘金苹果’荷花最好卖,颜色少见,香气浓郁,城里人特别喜欢。”王核负责管理的物种园是柳城畲族镇赏荷景观带的核心区块,近年来,从国内外先后引进红唇、金苹果、舞之恋等900多个荷花品种。“上月,我们靠着卖花增收10万元左右。按这势头,今年增收60万元不成问题。”
荷花的销售业绩不俗,不过对王核而言,更大的乐趣来自于荷花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以荷花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莲农种莲积极性得到提高,亩产可以达到1.2万元,带动增收15%。
武义县有莲农2000多户,宣莲8500亩。其中,观赏型荷花500亩,每亩可产5000~6000株荷花;产莲荷花8000亩,每亩可产3000~4000株荷花。全县一年共可产荷花3500万株左右。
如今,“十里荷乡”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在武义县黑马家庭农场,农场主徐达随手发的一条朋友圈,让各地客户都关注武义的荷花,现在每天能卖出200多枝;在柳城畲族镇云溪村,90后“农创客”潘亮波经营着一个面积30多亩的有机生态园。今年,潘亮波通过荷田里套养龙虾的模式,分时段进行捕虾、采花,亩产超2万元,带动附近超百名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