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小盆花损失惨重。在市场关闭、物流停运的情况下,多地生产基地无法出货。小盆花主产区云南、四川、广东、山东、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基地都出现“扔花”现象。“但凡有一点办法,绝不会扔掉,但现在确实是没有办法啊!”一位昆明生产商无奈地说。
往年春节过后,正是长寿花、丽格海棠、蟹爪兰、盆栽菊、一品红、仙客来等开花类品种的出货销售旺季,而现在却在温室里开成“花海”。多位生产商表示,基地里的小盆花都开爆了,这个时候花开得越美,心里越苦。
云南地区生产企业较多,亏损严重。云南昆茂商贸有限公司棚里有10多万盆迷你玫瑰,原计划年后集中出货,现在扔了一部分,剩下的准备修剪处理,装成大盆,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不少生产商正通过降低温度和光照的方式适当延迟花期,并针对疫情随时调整,极力避免影响后续生产计划。
“棚里羞答答的花儿静悄悄地开,但我现在都不忍心进温室。”北京昊景花卉种植园总经理宋文雁正在基地里看非洲紫罗兰,并给记者传输了图片。照片中,花卉状态非常好,植株饱满,花色鲜艳,但由于不能上市都要陆续处理掉。宋文雁告诉记者,幸好有些员工没回老家,使得日常工作得以开展,希望疫情能尽早结束。她准备捐赠给市卫计委150提长寿花。
除了产品大量报损外,日常养护成本及租金也让不少生产商压力倍增。“现在一周有三四万盆的损量,温室内没有多余空间,室外还有四五十亩地种有宿根产品,马上就要交租金了。”北京博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门庆员告诉记者,基地目前有工人在浇水、剪枝,还需面临不小的用工成本。
此外,一些时令花卉也受到不小影响,如舞春、矮牵牛、凤仙、天竺葵、小丽花等,错过了销售黄金期,很多订单连续退单,大量产品直接报损。
非常时期,保障基地员工的安全也同样重要。据山东东营双福花卉公司销售经理李成功介绍,基地内现在只留值班人员,公司为员工采买了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开展工作期间,安全第一,要将防护措施做到最好。
面对目前的形势,多位生产商在无奈之余表示会坦然面对,疫情来势汹汹,能确保人员安康就是胜利,会调整心态积极思考应对措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