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花蕙兰进入行情恢复期,规模产量平稳,质量明显提高,产品供不应求,产业发展迎来提质增效新阶段。但是,后势如何呢?有人担忧,有人入行,有人改行,老基地扩产,新基地增多,种苗生产队伍不断扩充,产量增长迅速。消费端增长是否与生产端同步,供给结构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我们拭目以待。本文总结近年来产区发展现状,先罗列一些零星的产销信息,以飨读者,同时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后期,本号将逐步深入,全面摸底,持续关注,继续分享。
规模产量有增无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韩资企业和国内部分企业的带领下,大花蕙兰开始在云南进行商品化种植,之后快速发展,年均增近20%。其中2007年和2013年是2个增速高峰,分别较上年增长36%和25%,第一个产量增速高峰之后,行情保持高价位,直到2013年,因团体性消费的大幅度下滑,导致产量和行情“双滑坡”。2017年大花蕙兰生产量较计划减少10-20万盆,一方面,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为保证产品质量,淘汰了部分劣质种苗,另一方面,12月16-21日期间,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石林县以及玉溪市红塔区、楚雄州等产区,出现霜冻极端低温天气,室外最低气温低至零下9摄氏度,仅高于2013年同期低温2-3摄氏度,但破坏率极大,短时低温到来时间快,持续时间短,很多基地因缺乏防范,来不及采取措施,导致部分成品花不同程度冻伤。
2005年-2018年,云南大花蕙兰产量从55万盆增至560万盆(如表1所示),年均增幅18.87%,2016年后增幅保持在4.0%-8.0%之间微有波动。2018年度全国大花蕙兰总产量600万盆,其中云南产量560万盆,占全国总产量的90.32%,占世界总产量的近80%。初步调查,云南大花蕙兰中小苗现存量2000-2500万株,按国内外组培苗增速和销售量推算,到2022年成品花将增至700万盆以上。
.jpg)
.jpg)
核心产区优势明显
我国大花蕙兰生产集中在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如被誉为“小昆明”的四川西昌,少量分布于广东、山东、福建等省(市、区)。全国大花蕙兰以云南为中心,其中玉溪和嵩明两大核心产区轮动发力,互为补充。
种植商的分布看,云南大花蕙兰生产基地呈“3带3片”的分布特点,即滇东带、滇南带和滇西带。滇东带为昆明往东南方向,集中于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及东南的石林县和宜良县,向东延伸至曲靖市区附近,最远达宣威市;滇南带为昆明向南至玉溪和红河,延伸至元江等热区,河口暂时没有种植,集中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县以及玉溪市的红塔区、通海、峨山、易门和红河州的蒙自、石屏县;滇西带主要以昆明市安宁市、楚雄州的楚雄市、禄丰县为主,向西延伸至大理州。3片主要是指新发展起来的产区和传统产区,即嵩明片区、红塔片区、楚雄片区和禄劝片区。
昆明市嵩明县及其周边的寻甸县,属冷凉型气候,气温偏低,上市时间较玉溪晚半月,主要供货期为春节前,即12月底至2月初,此地区的大花蕙兰长势茁壮,叶片清秀洁净,株形美观,花苞硕大,花色艳丽,产品供不应求,15-30天完成订购,很多经销商、花店和销售点每年都需采购一定数量的产品。新区楚雄、红河等地,生产规模近两年增长较快,但品质还有待提升,发展速度相对滞后,是主产区的重要补充。
.jpg)
.jpg)
创新技术提高产品整体品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花蕙兰品种、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力无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谋求新突破,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国产苗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依然是业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个体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国产苗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销售量猛增,今后面临的是如何稳定品质上多下功夫,在新品种研发上进行战略布局,以提升和稳固国产苗优势地位。浙江传化等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选育了一些性状表现较好、出花率高、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批量组培,受到业界的普遍好评。
“预防为先,综合防治”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引入专业植保技术团队后,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jpg)
.jpg)
从烂根、寡根,到促根、促长的新技术已逐步大成熟
大花蕙兰虫害的防治难点在于红蜘蛛,选择适合的时间段,如春节销售旺季借宿后,清楚基地杂物和枯枝枯叶,再配合不同配方的生物制剂大面积喷施;此外,五六月份高温天气,尤其是今年的高温干旱,需要多种复配方剂,交叉配合施用,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此外,还要做好黑斑病、茎腐病的防治。顽固性病害和虫害的最佳的防治方案再次不在一一列举,择机分享。
行情稳中有升
近几年,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盆花消费体量增大,逐渐成为家庭消费主流产品,超过鲜切花,费群体逐渐扩大,大花蕙兰作为年宵盆花的主打产品,消费习惯逐步形成,加之花店店主和电商的密切关注,新的消费群体有增长势头,新兴消费市场开始显露冰山一角。但是,中期行情低迷,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采取降级促销、售后对经销商奖励等措施,低价竞争造成行情低迷、经销商观望的状况,诸多小农场顶不住压力,失去信心,被迫降价。当然,还有去年年底销售行情、国际采购商订货推迟、消费市场等方面的辅因。可喜的是,2018年-2019年行情跌势于1月中旬结束,行情逐渐回暖,好花更受追捧,成为很多门店的必备“压轴”产品,产品供需不足,价格稳居高位,单盆售价在120-240元。
.jpg)
.jpg)
此外,大花蕙兰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年需求量1000万盆以上,市场空间巨大。一是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潮还未启动,很多城市的花卉市场,花鸟市场,大花蕙兰并不多见,对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奇产品。二是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出口开始增长。活跃的出口市场将大大刺激国内大花蕙兰发展。因此,今后大花蕙兰行情走势乐观,发展后劲充足,但需要物流运输服务的健全作为保障。
市场喜忧参半
机遇与风险同在,有机遇,也有风险。如市场开拓不力,坐等经销商上门杀价,或采取传统方式营销,当产量超过700万盆时,那么生产风险加大。加之新型盆花增多,传统年宵花产品如大花蕙兰、杂交兰的市场份额面临被压缩的境地。因此,未来投资需谨慎,不可盲目跟风。